第三百六十九章 攜帶小狗(1 / 2)

畢竟,P果公司後來在21世紀搞出來的那些戰略和產品,跟S尼當年是如此的相似。

而成功,也同樣是驚人的雷同,隻不過,P果的產品賣的比S尼巔峰時期還要多,而且,互聯網時代的終端,攫取利益的能力,遠遠超過互聯網時代之前的硬件終端。

所以現階段劉森隻準備拿少量的文化創意用在80年代的平行世界,而不是準備如洪水泛濫一般,把21世紀的創意向那邊世界傾銷。

與此同時,著重收集一些技術資料,將一些幾十年內擁有巨大前景,技術門檻又不是太高的技術,納入維創電子公司的掌控,打造類似於S尼、P果那樣的以硬件終端作為依托,站在文化創意產業的食物鏈上遊。

比如――!

CD,光盤或激光唱片的簡稱。這項技術起源於1972年,F利浦公司的研究人員發現激光光束能夠記錄和存儲信息。到1978年,F利浦公司研發出了商業化的激光視盤係統――LD!

LD直徑有12英寸,光盤兩麵都可以儲存信息,但其記錄的信號是模擬信號,並非計算機能讀取的數字信號。

由於LD驗證了光盤存儲的可行性,但是,想要開發出更廉價的商業應用卻是需要不斷燒錢,所以F利浦公司也公開授權LD的技術專利,並且,跟S尼聯合研發CD唱片。

曆史上,F利浦和S尼兩家公司在CD專利標準上明爭暗鬥,但最終還是在82年統一技術標準,聯合製定CD-DA紅皮書標準。

CD-DA相對於LD,進步在於把模擬信號進行了PCM(脈衝編碼調製)數字化處理,再經過EFM(8~14位調製)編碼之後記錄到盤上。數字記錄代替模擬記錄的好處是:對乾擾和噪聲不敏感;由於盤本身的缺陷、劃傷或沾汙而引起的錯誤可以校正。

在CD-DA標準成功之後,F利浦和S尼公司已經意識到了,CD能夠大容量的計算機隻讀存儲器。但要把CD-DA作為計算機的存儲器,還必須解決兩個重要問題:

①建立適合於計算機讀寫的盤的數據結構;

②CD-DA誤碼率必須從現有的10-9降低到10-12以下。

由此就產生了的黃皮書標準。這個標準的核心思想是:

盤上的數據以數據塊的形式來組織,每塊都要有地址。

這樣做後,盤上的數據就能從幾百兆字節的存儲空間上迅速找到。為了降低誤碼率,采用增加一種錯誤檢測和錯誤校正的方案。錯誤檢測采用了循環冗餘檢測碼,即所謂CRC;錯誤校正采用裡德-S洛蒙(ReedSolomon)碼。

黃皮書確立了的物理結構,而為了使其能在計算機上完全兼容,後來又製定了的文件係統標準,即ISO9660。

有了這兩個標準,在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迅速推廣和愈來愈廣泛的應用。

後來的VCD和DVD,也是在基礎上實現的。VCD、DVD和的區彆,僅需要在於內部增加了一塊解碼器芯片。

也就是說,這是一款可以在未來二十多年內,都具備巨大市場前景的技術。在這個領域的硬件終端上取得成績,必然,在CD唱片、VCD、DVD碟片,以及軟件光盤等等領域,都能夠取得巨大的影響力。

劉森這次著重的搜集CD技術資料,然後,自己閱讀內容,不管是否能讀懂,但要刪除資料上的日期,避免資料上的日期,暴露出這些東西來自於未來。

因為擔心有資料也未必能研發成功,劉森還專門買了一塊CD光驅、碟片和簡單的光碟刻錄機。當然,這些機器上的日期、品牌等等相關信息給打磨掉了。

這花費了一周時間,收集整理資料後。劉森打印出來的文檔,就超過2000多頁資料。

這些資料經過劉森的修改,可能會出現一些錯誤。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