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非科班畢業的導演,很都是一直在想怎麼拍電影,怎麼當導演,拍什麼電影,當什麼類型的導演。越是長時間的壓抑,越是得不到當導演機會,其積累的厚度也會越是深,所以,總是這些“外行人”能一鳴驚人,拍出好電影。
而實際上,這部電影的核心要素,並不是劇本,而是要由乘龍。
所以,劉森也做了一個順水人情,把《JC故事》的續集的創作權打包出售給了J禾電影公司。而這個續集的權利,價值5000萬港元,大概等同於J禾的遊戲、電影和院線等等業務加起來的一年利潤總和。
但周文懷還是咬牙,即使是砸鍋賣鐵,也要把這部版權買過來。
畢竟,這個電影證明很適合乘龍,即使一部續集賺不會成本,但是如果能延續這樣賣座,拍兩部續集應該就能賺回購買版權的費用了。
《JC故事》的大紅,超過了任何人的預期,包括劉森也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兩周票房就破了兩千萬,按這個趨勢,把香江電影票房紀錄刷新到3000萬以上,應該不成問題。
而受到香江票房數據創紀錄的刺激,海外發行商的積極性也極高,在6月份,星加坡、馬來西亞已經在當地的院線上映,因為,J禾電影公司在那邊也有自家的院線。星馬兩地的票房,也毫不意外的大紅,畢竟,這個年代的東南亞,對於港片的歡迎程度,甚至超過了好萊塢大片。
日韓地區《JC故事》未上映已經大紅,大量的電視媒體和紙媒,都出現了大量的電影和乘龍的話題。尤其是東瀛市場,乘龍的粉絲出奇的多,因為,從《醉拳》開始,乘龍已經在東瀛市場吸了大量粉絲,以至於奠定了其國際化舉行的基礎。
在80年代~90年代,好萊塢看重乘龍在亞洲市場的票房號召力,與其說是港台和東南亞,不如說乘龍可以在東瀛票房市場賣出不亞於好萊塢大片的成績。
80年代~90年代,東瀛的動畫產業的影響力持續的增長。但是,真人電影並不是那麼牛逼,即使到了21世紀,東瀛本土的真人電影也很難賣座,一般能夠創作出10億日元票房的導演,相當於是人民幣市場5000萬級的東瀛導演,在國內的行業地位已經算是大神級。
與此同時,東瀛的一些動漫導演,卻可以製作出兩百多億日元級超級賣座動畫電影。先是有宮崎駿,後來出了新海誠,其動畫劇場版,火到了即使迪士尼都要刮目相看的程度。
真人電影而言,東瀛確實令人無語,不僅僅其本土電影不行。而且,很多原著是口碑不錯的東瀛動漫,改成真人電影也基本上是見光死,無論是找東瀛導演改編,還是外國公司製作,基本上,都是毀原著。
說來奇怪,東瀛的電子遊戲《生化危機》、《寂靜嶺》等等改編成電影卻並又是非常成功。
總而言之,一個在海外市場上賣座的華人演員,而且,能導能演,乘龍應該屬於不可多得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