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功勞,也不是劉偉正自吹自擂,而是漸漸的的成為現實!
旗下的維創工業園和電子工業園以及服裝紡織工業園逐漸已經成了深鎮的JJGG成績的代名詞。
而且,維創工業園和電子工業園因為有大量半導體和電子產業聚集,也獲得了“中國矽穀”的米譽。
這也是事實,現在的維創工業園和電子工業園跟米國的矽穀相比,雖然規模上要小的多,但卻又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包括,CPU、主板、內存、硬盤、顯卡、顯像管、液晶麵板等等各種計算機和電子產品的硬件,在這裡不僅能采購到,而且,還能找到相關的生產企業。
大量的零部件的齊全程度,不亞於香江。所以,這裡每天都有一些奇思妙想的產品誕生,雖然有些東西確實沒有實用價值——比如,把電視機製作成手表那麼大,擁有天線和集成電路接受無線電信號,分辨率還很低的液晶麵板顯示圖像和聲音。
這種奇葩的想法,實際上東瀛S尼、X普、D芝等等公司都玩過了,雖然,都僅僅是噱頭,沒有獲得市場的買賬。但在80年代能夠做出這些具備想象力的產品,確實也挺牛13的。
這些奇葩的產品,當然僅僅是噱頭。但也可見,目前維創工業園和電子工業園的活力。
當然,創造奇跡的那些企業,但是,如果沒有基礎設施在默默的做出貢獻,這些企業也不至於這麼高效率。
經過兩年多的建設,10平方公裡的維創工業園區,不僅僅水電地下管道等等設施,已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光是全年停電的次數屈指可數,在這個年代,就著實不容易!
在目前交通還不是太擁堵的情況之下,維創旗下的幾個工業園區就規劃了12車道。這個規劃,是劉偉正力排眾議拍板,一定要推行下去的。
否則的話,按照國內目前大部分城市的基建情況,四車道已經算很寬敞,即使為了更長遠發展進行規劃,上6車道8車道的公路,已經算是比較有遠見的了。
但是劉偉正可是知道,今後像深鎮這樣的大城市,交通會擁堵到什麼地步,而公路每天擁堵幾次,每次10分鐘,全天擁堵十多次,也就浪費了2個小時的寶貴時間。
對於時間就是金錢的現代社會,無形中造成的損失,可是難以估量的。因此,一開始就上12車道,一步到位省得將來又要拆遷改造。
而投資基建,當然是為了更好的引進優質項目,目前的工業園區引進的企業超過3000多家,人口也突破10萬。靠著對這些企業和居民進行服務,園區每個月收取的租金規模已突破1000萬元。
可以說現在的維創工業園區,收取的每一筆租金,都會再次投入進去,給整個園區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
從現金的角度來看,一分錢還未賺,財務上年年都是虧損的。當然了,賺了一堆的房子,隻不過在這個年代,房子不太值錢就是了……
但再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人們肯定會嫉恨的發現,好地皮都被劉偉正那麼便宜圈走了。每年收取的租金,也將會漲成天文數字……
為了將來的聲譽考量,劉偉正才會選擇多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