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放在八十年代的內地,這樣水平的收入已經是內地普通城鎮職工的十倍以上。
正是因此,維創係工業園才能源源不斷的吸引大量技術水平不錯的人才湧入。這裡跟矽穀的氛圍,幾乎是一樣的!如果說有差距的話,僅僅是欠缺一些時間的積累,有了足夠的時間積累,這裡一定能夠孵化出大量的巨頭,擁有更強大的生態!
甚至有不少的職工,乾了幾年之後,有了自己的想法,就在園區找人湊份子,自己成立一家生產零部件的作坊式的企業。
有些作坊式的企業,因為產品質量達標,甚至能夠納入維創電子集團的采購名單中。不少作坊式的企業,後來都逐漸成長為業內知名的半導體細分行業的小龍頭。或許這些公司隻生產一些微不足道市場比較狹窄的零件,但是,牢牢的在細分市場上占據質量和技術優勢,一樣能夠成為活得很滋潤的存在。
隨著園區的技術密集,這裡已經成為內地最知名的半導體生產和研發聖地。
甚至一些GJJB的科研單位,設計的產品在實驗室中沒條件做出樣品,於是就帶著設計圖紙到維創工業園,找一些技術水平不錯的小作坊,就能夠迅速的把設計圖紙變成真正的樣品成果。
這倒不是說,維創工業園區的技術水平,真的比一些GJJ的實驗室要高。而是因為,內地科研單位比較分散各自為戰,如果沒有權威級的LD支持,各係統和單位都是自己玩自己的。
隻有極少數項目,才能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組織各地分散的單位和人才進行不計成本的“會戰”。但這種計劃經濟的產物,在改開之後,則是越來越罕見。
當然了,不發動會戰也是有巨大的問題,很多單位已經習慣了這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會戰。長期不用這種人,很多單位逐漸養成了惰性,容易把人養廢了。
但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從計劃經濟過度到市場經濟是必須要走的路。畢竟,想要持續發展,必須要有經濟上的回報。有更多的回報,才能支持更多的後續項目。
與此同時,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也不是完全相違背的。比如,通過市場經濟積攢利潤,再通過經濟經濟手段,彌補一些國內很落後的。
維創電子集團公司對於TZN很多單位最大的幫助,無疑就是幫助他們轉型,靠著市場訂單來養活自己,而不是等待上級單位的任務。
這談不上是挖牆腳,而是雙贏合作。維創電子公司有市場和資金,內地有很多閒置的科研人員和資源。雙方一結合,而且,都是懂技術的人根據對方的條件來布置訂單任務,這樣一來,效率自然也是極高的。
這種大規模的科研代工模式,也是維創電子公司目前獨有的競爭優勢。
維創半導體公司成立儀式結束後,劉焱就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巡視維創半導體公司新投產的XRM32芯片生產線。
雖然,XRM32的終端設備,劉焱並不陌生,包括采用XRM32芯片為核心製作的智能電視、主機和街機,劉焱都能有機會比市場更早的入手進行體驗。
即使維創電子公司的產品線已經非常多,劉焱也不可能了解公司所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