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這種技術不過是把人工換成了機械,然後,機械故障一堆,並不是太穩定。
所以,就誕生了程控交換機,利用先進的集成電路技術,提高電話交換機的穩定性和效率。
在60年代,米國的貝爾實驗室開始研究程控交換技術,1970年髪國率先采用了程控交換技術,使得其電話通訊效率極大的提高。由此,全世界各國迅速跟進,程控交換機漸成為了全球通訊行業最暴利的一種設備。
改開之後,內地也開始向歐米東瀛等等國家商議引進程控交換機。
82年11月,幅州首次引進東瀛的F150程控交換機。這種萬門程控交換機,讓幅州成為當時內地首個能夠十秒鐘內撥通電話的城市。也正是因此,全G各地開始大規模的引進程控交換設備。
由於這種設備內地不能自主生產,完全依賴於進口,自然隻能任由國際廠商漫天喊價。引進程控設備的電話線路,接入一根電話線的成本就超過1000美元!
即使到90年代初,內地接入一門電話的成本,也高達400美元。也正是因為程控交換設備存在暴利空間,所以,90年代內地不少企業,不約而同選擇了程控交換機作為創業的方向。
90年代初,居龍公司率先推出了居龍程控交換機,獲得了不俗的市場反響。接下來,大糖、仲興、化為先後殺入交換機市場,形成了“居大仲化”格局。
國產交換機漸漸靠著性價比,將低端市場從海外廠商手中搶了回來。後來,化為成了世界電信通訊設備行業的老大,仲興公司也成為了世界通訊設備廠商中的前四名。
仲興和化為兩家公司早期跟國際電信設備巨頭的差距那是天差地遠的,但卻逐漸屌絲逆襲,超過了一個又一個國際巨頭,成功的奧秘就是——足夠便宜!
以進口程控交換機的價格,內地90%以上的地區都是用不起的。
所以曆史上在一部分經濟發達地區開始使用程控交換機之後,內地絕大部分地區依然還在使用縱橫製電話交換機。
而國產的低端程控交換機即使在再垃圾,也比縱橫製電話交換機要先進的多。
也正是如此,仲興、化為等等公司如同野火燎原一般,迅速的把鄉鎮和四五線城市的市場占領。
他們占領了絕大部分低端市場,獲得的利潤雖然未必趕得上高端市場,但是卻讓人才隊伍和經驗技術積累逐漸升級到了能夠跟國外巨頭抗衡的地步。
維創電子集團程控交換機研發團隊跟後來艱難起步的仲興和化為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母公司財大氣粗。
對於仲興和化為而言,初期投入千萬元資金於程控交換機市場,無疑是一場壓下了絕大部分身價的豪賭,賭輸了公司要破產,團隊要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