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維顯電子公司這20多萬人職工中,絕大部分都是拿300塊錢以下的工資。能拿300以上工資的,隻占5%左右。
而一台人體工程椅,僅僅是用的材料,就非常多。
按照這個年代的想法,重量足足有50斤的椅子,還用了一堆的金屬。剩下的網布、海綿、塑料也都不是低檔貨,保守估計,僅生產成本就不低於300元人民幣。
因為,這個年代的金屬、塑料之類的成本,未必就比21世紀便宜。以鋼鐵而言,幾十年來價格是不斷波動的,但80年鋼鐵的價格,不低於21世紀鋼鐵平均出廠價。
這主要是因為,21世紀的材料、人工之類雖然都漲價了,但是生產工藝的進步,也帶來了成本降低。
而80年代的鋼鐵之類的基本工業原材料昂貴,因為,生產工藝落後,抵消了人工成本低、能源成本低等等優勢。另外,還有就是現在的很多原料依然供不應求,處於賣方市場狀態。能生產這些材料的是大爺,不愁賣不掉,所以,價格不可能便宜。
而像維顯電子集團這麼大的企業,在內地供應偏緊,或是有些的材料的技術指標還未達到要求的情況,相當多的原材料,還是從海外進口。
當然了,作為非常重視零部件國產化率的公司,維創係基本上在進口海外原料和零部件時,也會注重培養內地的供應商的成長。
劉森淡然說道:
“內部人員不要錢,每人都可以獲得一張辦公椅!等到能夠量產,第一批是給劉孟科技公司定製的。之後,就是維創係的企業,辦公座椅全麵升級換代,換成Aeron人體工程椅。”
不少工人師傅有點憤憤不平的說道:
“好生生的,為什麼要取一個洋名字?”
畢竟,他們也知道這個椅子的設計者,應該是內地的科學家。
而製造樣品,也是由內地的工人手工打造出來的。即使是這樣,依然取英文名,有點讓工人師傅們覺得不公平。
而維顯電子集團,作為內地最大的代工廠;除了喜歡招初出茅廬的年輕勞動力之外,也喜歡招熟手。
比如,那些中老年的工人,為了解決子女的就業問題,讓自己子女頂職,而自己提前退休。
而這個年代的退休者可沒有後世那麼多的退休待遇,基本上,很多單位本身就已經很困難了,退休後絕不可能拿到在崗時的工資,最多單位補貼一點柴米油鹽生活費,但絕對不夠家用。
但是,改開放初的一大批中老年工人,往往才是真正的技術骨乾。年輕人剛進廠根本就沒有培養起來,就被草率的頂替了父輩的工作。
而維顯電子公司需要大量有經驗的工人,所以,就在全國主要的工業城市,搞起了特殊的招聘,專門招那些技術紮實,堪稱的人形機床的師傅。
有機器能給你做出零件,沒機器,用錘子、銼刀也能給你做出零件來。
這種動手能力強的工人師傅,在代工廠剛剛起步,缺少必要的設備的時,給工廠出了不少力。即使是現在,遇到有些加工工藝,在內地並沒有專門的機器設備的情況下,也硬是靠著這些有經驗的老師傅,集思廣益,想方設法才能搞出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