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六章 動畫市場(2 / 2)

而且,這些題材的動畫電影,隻要用心拍,很容易出品口碑神作的。

相反,很多低幼兒向的動畫,根本不懂什麼叫純真、可愛。純粹以蠢、笨作為賣點,甚至明明醜的嚇人的造型,偏偏非要瞎說可愛。

沒錯,說就是那啥的《ZY記》,HB都醜成那樣了,導演心裡真的沒有13數嗎?

虎門影視基地,相對於香江而言,擁有更廉價的土地資源和人工成本的優勢。而這一點,對於文化產業而言,非常關鍵。

後世香江的影視產業的衰敗,本質上,不過是因為成本上漲太快,使得產業無利可圖所導致。

從事文化行業的香江人,除非成為當紅明星,否則,還不如隨便找一個刷碗的工作,都比在影視行業混更靠譜。

這也是後來,香江影視圈一直是70年代~90年代紅起來的那些人比較活躍,因為,新生代入行難以生存,才會導致青王不接。

與此同時,香江的地產價格不斷上漲,導致ZF為了財政收入,不斷的收回租期結束的文化產業用地,再賣給地產開發商以此獲利。

也正是因此,香江的影視文化產業,所擁有的拍攝場地越來越少,現代都市題材的作品,還能在香江的市區取景。

但是,那些香江影視行業曾經很強勢的古裝、武俠類型的作品,卻因為沒有拍攝場地,產量不斷在萎縮。

簡單說,香江隻要經濟繼續發展,影視產業就注定不能跟地產、金融等等行業競爭。

就連製造業都在成本的倒逼下紛紛撤出香江。

而影視產業,本質上同樣土地麵積的產出,甚至還不如製造業。

隨便一個不起眼的工廠,年產值就可以做到幾個億甚至十多個億,雇傭的人,也僅需幾千人。

而影視產業從業者數萬人,但是產出並不比製造業更高。隨著生活成本不斷的提升之後,新人們很難看到出頭機會。新人自然就不會選擇投身於這個沒落的行業了。

拯救香江影視產業的想法,那是螳臂趟車。真正想要磐涅重生,隻能是利用香江目前的人才、技術和資本優勢,逐漸將產業轉移到內地。

舍棄小格局的香江影視,培育更大格局的華語文化產業,這才算是王道。

原本曆史上,90年代香江的影視產業轉移到內地的步調並不是那麼快。等到21世紀,香江影視產業真的涼了,少數香江成名的業界大佬,才紛紛將舞台轉移到了內地市場。

當然了,那個時候卻已經太晚了,好萊塢都席卷內地票房市場的半壁江山了。內地和香江的從業人士,在好萊塢的陰影下,用了很多年,才漸漸的穩住了市場。

但這真不是內地和香江影視行業的功勞,而是,內地市場經濟崛起,人們有了更多錢消費。華語文化產業,並不是靠著質量發展到世界第二,僅是內地經濟崛起的受益者。

真要講質量,內地影視作品推廣到世界就知道了。絕大部分在內地大火的作品,在全球市場推廣,反應大多平平。

橫掃全球票房市場,征服各國觀眾的爆款神片,還未成為現實。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