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黎強手頭真有點錢,也許是可以拯救百雀羚,但他入手不久,就發現了,他手中資金,遠遠不足以恢複百雀羚正常的生產,更不足以支付拖欠的工資。再加上,百雀羚的銷路確實不咋樣,這造成了其入手不要一年,繼續虧了200萬。
可以說,百雀羚公司現在,完全是靠著銀行貸款撐著,並且,看不出扭虧的希望。也正是因此,黎強生出了邪念,想要卷錢出逃。
黎強搓了搓手說道,不過他今天倒並不是抱著談生意的目的來的,而是打算騙錢:
“好啊好啊,如果你劉總想要投資,那就再好不過了。若劉總注資1億元,我保證,能夠重新活下來。我們有長期的發展計劃,但是就差錢了!”
原本的計劃,僅僅是找一些支付員工工資和采購生產原料的名義,從銀行貸款一千萬。然後,他做出了周密的洗錢和出逃計劃,保守估計能卷走500萬元以上。
但是劉森的出現,讓貪婪的黎強看到了騙到更多資金的可能,所以裝作對於百雀羚公司很重視,不談出售百雀羚品牌的事情,反而大談讓劉森注入資金,之後,轉讓一部分股權給新創業係。
然後劉森不是傻子,當他聽說一個億資金的時候就有所懷疑了,這年頭1億元對於國內日化企業而言,絕對是一筆巨資產。
百雀羚輝煌的時候,資產也不超過5000萬。救活百雀羚,估計兩三千萬就可以解決問題。
1000萬元買斷退休工人的工齡,讓公司減輕包袱。再有個一兩千萬元,恢複生產和支付現在工作的兩三百工人的工資。
又不是那些國際大廠,怎麼可能需要1億元注資。
若是百雀羚資產規模真的如此龐大,魔都方麵也不會隨意的將其當做包袱給打包賣掉。
正是因為在80年代,鳳凰日化廠經營不善,不得不拖欠工資。這年代的工人鬥爭意識強,很快就開始鬨,讓政府給解決。
而魔都雖然比較發達,但是當時一堆的老廠,普遍都是這種情況,如果都要取救,根本找不到那多的資金。而且,如果真的是注入資金救活了,並且能夠實現盈利,上繳紅利幫助其他的兄弟企業脫困,這倒好辦。
問題是,地方政府對百雀羚是給過資金和政策,卻依然死氣沉沉。最終,不得不對招商,將百雀羚的資產賣出去,暫時籌集一筆錢,給工人補發拖欠工資。
之後,百雀羚變成的港資企業後,生存危機依然沒有得到解決。
劉森不動聲色的看了一眼黎強,隨後說道:
“能不能把你們的計劃書拿來讓我看一下。”
黎強說道:
“當然可以,小馬,把我們的發展規劃都拿過來,讓劉總看看。”
讓劉森沒想到的是,黎強非常熱情的將他們帶過來的所有計劃書全都拿了上來,劉森大略的看了看,嗯,確實規劃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