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詭世界,何芬妮曾經是個胸大無腦,容易受人忽悠的小女人。
但這段時間以來,與林峰經曆了太多生死危機和人性險惡,她徹底開悟了,思維高度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加之這位女警憑借自身天賦輕易考上督察級彆,本身便具備不俗的智商和知識儲備。
如今黑暗位麵的局麵,在她看來,可以簡單的用一句話概括,便是“魔盟式微,秘盟崛起”。
半天前的那場驚世大戰,兩派內又有五支氏族相繼覆滅。
秘隱同盟下的妥芮朵、布魯赫,兩族族長都是親王境裡的第一梯隊。
單單派出殺伐至極的布魯赫一族,幾乎就能輕易覆滅魔宴同盟餘下的兩支氏族,雷伏諾和喬凡尼。
何況這兩支氏族在血月之夜前便從屬獨立氏族,壓根不參與進來兩派的爭鬥,而且如今罪魁禍首諾頓已死,魔盟與解散無異,他們對秘盟早已沒了威脅。
反觀秘盟內部,卻是危如累卵,整個體係架構在兩派鬥爭失衡之際,已是搖搖欲墜。
眼下盟內的情況,何芬妮很有建設性的,將其籠統地概括為朝權之爭。
伊莎貝拉為君,韋恩為臣。
後者常年出兵邊境,保護秘盟這個“朝堂”,居功甚偉,以至於坐擁半個秘盟的支持,對君主的威脅不容忽視,也是這次叛徒之變中最值得懷疑的頭號對象。
而伊莎貝拉作為德裡克主城的指揮官,乃至整個聯盟的領袖,縱然有“玫瑰女皇”的稱呼,但在全盟成員的支持率看來,都是略低於素有“刑帝”之稱的韋恩。
相比較而言,韋恩話語權日益膨脹,其麾下的血族也更為驕縱。
而若要製衡韋恩這般享有極大號召力的“權臣”,其方法,便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帝王平衡術。
簡而言之,提拔新的能人。
首先,何芬妮就想到了實力僅次於伊莎貝拉的吸血之王,德古拉。
德古拉事實上並不屬於十三氏族當中的任何一支,他出現於中世紀早期,前身乃是耶穌的十二門徒之一猶大。儘管因利益陷害耶穌而後悔自殺,還是引起了上帝不滿,被降下惡毒的詛咒。
從此,猶大成了嗜血殺戮的邪惡生物。
他與吸血鬼始祖該隱,都有著相同的命運。
兩人也都是上帝創造的。
隻不過該隱誕生的早,生命之初便自然而然獲得了吸血鬼這一物種的幾乎全部本源。
而德古拉出現得晚,即便同為神造之物,也早已獲取不到多少血族本源。
因此,與該隱的十三位後裔孫子對比,德古拉也是遜色於這幾位親王境血族。
但機遇,總是無處不在。
愛麗絲的出現,對任何一位吸血鬼而言,都是一個巨大的變量。
經過多位血族印證,愛麗絲體內存在著濃厚無比的始祖血脈,不過由於缺少記憶傳承的支持,愛麗絲無法真正激活血脈力量,導致實力提升緩慢。
而德古拉意外吸食她的血液,得到了一次進化,實力已經僅次於伊莎貝拉和韋恩,可以算作是親王境當中的第二梯隊,單獨打贏魔盟任何一支氏族也不在話下。
所以,製衡韋恩的方法很簡單,提拔德古拉為德裡克主城的臨時指揮官,並暫代伊莎貝拉管理妥芮朵。
布魯赫和妥芮朵的關係,並沒有明確的界定。
戰時是盟內從屬,布魯赫歸德裡克大本營這一領袖所管轄,而平日裡卻是類似於神州古代諸侯王之間的關係。
這般微妙,在沒有競爭對手後,平衡便會慢慢失效。
唯一的解決辦法,便是扶持伊莎貝拉執掌黑暗世界的大權,成就獨一無二的領袖。
這樣獨斷專權,並非女皇的個性,但一日不抹除潛在的反叛種子,對妥芮朵的威脅隻會越來越大,最終甚至惹火上身。
“......這是個很好的提議,何小姐!”
城邦外,偏僻的一隅。
伊莎貝拉在血霧最深處秘密會見了何芬妮,聽完對方的想法後不由驚為天人,美目裡充滿喜色。
說實話,在魔盟潰敗後,接踵而至的便是友軍安置的問題。韋恩曾是秘盟第一大功臣,他想不想扶持伊莎貝拉為君,自己甘願為臣,都是一個未知數。
這是伊莎貝拉苦惱的主要原因,而利用德古拉製衡韋恩,或許可以作為暫時的解決辦法。
德古拉誕生之初,在人間有一支興盛的氏族,被教廷稱之為“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