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高衡還將手中的糧食進行出口,百萬石糧食留一半作為口糧即可,剩下的都可以出口,崇禎十六年的光景,北方已經是有價無市,你有錢都買不到糧食,物價飛漲,一石糧食甚至超過了十兩白銀,就連南京城內的糧價都突破了四兩。
兩廣地區雖然還比較平穩,但是也要三兩銀子。各地都是民不聊生,但這時候高衡進行介入,以二兩銀子的價格直接向官府出售糧食,各地官員當然樂於接收,這反手一賣就是一兩銀子的差價,並且高衡的糧食品相上等,這種大米,能賣出四兩銀子的高價。
這還僅僅是在兩廣地區售賣,實際上,收購的官員大戶都不是傻子,怎麼可能在當地售賣,而是利用各種渠道將糧食給拉到戰爭地區,拉到災區去賣,甚至能賣出二十兩銀子的高價。
這可不是胡說,按照曆史記載,崇禎十六年的陝西華州,糧食已經賣到了二十三兩銀子一石的超高價格,即便是蘇湖熟天下足的鬆江府,在崇禎十六年的時候糧價也突破了五兩銀子。
高衡不管那麼多,現在最主要的任務是變現,把糧食換成現銀,五十萬石糧食,通過鎮南關、廣州、雷州半島等幾個地方銷售出去,拿回來的就是百萬兩現銀,高衡將這些錢全部投入到軍隊和工坊的建設之中,很快這些工作就有了起色。
而好巧不巧的是,高衡控製的地區,正是安南最大的產煤區。後世學習地理的人都知道,越南的煤礦資源就分部在廣寧省和紅河三角洲地區。而高衡控製的諒山府和新安港,正處於這兩塊地區之中,煤礦資源極其豐富。
正好手頭有數千戰俘,除了一半人被派去開采鐵礦之外,剩下的人被一股腦送入了各個大小煤礦之中,這可是重要的能源,不管是民眾的生活,還是工業生產,都需要用到大量的煤礦,所以有了這些資源,高衡麾下的工業未來可以大規模發展。
軍隊在訓練,工坊在生產,農民在種地,一切都向著好的地方發展,整個諒山府有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不僅如此,新安港建立了小型船塢,大海船暫時還生產不了,但是中小型船隻已經可以生產了。蒲德曼發揮了他不錯的口才,說服了不少西洋人加入他的船隊,反正到時候分出一些利潤就是,這樣蒲德曼不斷拉攏小型船隊或者是孤船,硬是拚湊了一支二十餘艘大中小船隻的商業艦隊。
蒲德曼將糧食、陶瓷、茶葉往外販賣,換取真金白銀帶回諒山府,促進諒山府的發展。有不少人都願意跟著蒲德曼乾,主要是蒲德曼比較大方,給他們的利潤比彆人要高一些。
當他的船隊到達呂宋的時候,不少呂宋的僑民聽見諒山府有這樣的政策,紛紛願意跟著蒲德曼回到諒山府,蒲德曼進行篩選,優先帶回工匠。光是從五月到八月這幾個月時間,蒲德曼的商隊往返呂宋數次,就帶回了兩千多人,其中有數百名工匠,還有不少會造船,高衡將他們全部安置在新安港。
“將軍閣下,快了,我們的火銃快要成功了。”九月初,高衡在軍隊訓練相關事務的空隙之中,抽出時間去脫縣看看。第一步就是去卜彌格的火銃工坊,卜彌格向他熱情介紹著自己的研究成果,經過半年多的試製,燧發槍已經初具模樣,就是擊發結構的可靠性還需要加強。
這也是卜彌格很苦惱的一點,在他的試製過程中,他發現燧發銃的銃機結構並不是每次擊發都能打響,若是這樣,就會啞火,特彆是戰場環境跟平日不同,射手如果因為緊張在銃未響的情況下忘記是否擊發,一旦重複裝填,就會炸膛,同時不能擊發的火銃也會大大影響軍隊的士氣和射擊節奏,可無論卜彌格和南懷仁如何改進,效果都不太理想。
“可否讓我看一看問題出在何處?”高衡問道。
南懷仁取來了一杆樣品,從外觀上看,這火銃跟他們現在裝備的火繩銃並沒有太大不同,隻不過銃身稍微修長一些,細看就會發現,銃機的結構完全不一樣,高衡在博物館中是參觀過燧發銃的,不能不說,卜彌格他們還真有本事,光從外觀上看,這杆火銃跟百年後的燧發銃彆無二致。
南懷仁是個富有創造力的年輕人,他介紹道:“將軍閣下,燧發銃的樣品已經有了,但是正如卜彌格教士所說,還有缺陷,我測算過,啞火的概率是十分之一,這太高了。”
高衡張了張嘴,十分之一的啞火率,打十次熄火一次,這還怎麼用。他問道:“你覺得原因何在?”
南懷仁道:“應該是彈簧的力度不夠。”
卜彌格立刻補充道:“這個年輕人很有創造力,竟然想到了用彈簧來加強扣動扳機的力量,帶動擊錘撞擊火帽。”
高衡點點頭,彈簧在這個時候倒不是什麼稀罕物件。西洋鐘表裡麵早就大規模應用彈簧了,可既然有彈簧,為什麼說力度不夠?
南懷仁道:“彈簧不過是精鐵折彎而成,但是鐵絲細了沒力道,粗了又容易斷,跟鐘表不同,我們需要的一種力度正好的彈簧,但很可惜,我們還沒有製作出來。”
高衡靈光一現,作為後世玩槍的高手,對於槍機的結構很了解,他第一時間想到了一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