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衡搖搖頭道:“軍師,呂宋來的僑民參軍熱情高漲,我能理解,但是也不能這麼乾,這裡麵我了解過,有很多工匠、先生、商人等有特殊才能的人,一股腦都進入軍隊並不是好事。”
成子龍拱手道:“是我欠考慮了,還沒想到這一層,這樣,我回去之後,再進行一輪篩選,將他們編成一個營。”
高衡道:“這就對了,竭澤而漁可不好,目前我們的人口還在增加,我們能將陸軍兵力恢複到三個旅的水平就行,算上水軍,四個旅的兵力足夠了,至少,以我們目前掌握的地盤,有這麼多兵力,是足夠了。下一步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發展生產,造銃造炮,擴充產能,武裝軍隊。”
崇禎十六年的年底,諒山府進入了高速發展的時期,首先是人口方麵,隨著吸引人口政策的不斷實施和呂宋拉瓦格僑民的不斷湧入,到年底,諒山府的人口已經達到了近二十五萬人,這個規模遠超當初預計的十八到二十萬。
主要原因是大明局勢嚴重惡化,大量人口南逃,所以難民人數大大增加,兩廣地區的承載能力有限,正好諒山府這邊有政策,還能得到人頭費。地方官府直接一股腦就把難民全部發往諒山府,這才導致了諒山府人口的飛速增加。
二十五萬人口遠遠不是極限,每個月都有不少人口湧入。當然,目前來說對興華軍是好事情,還有大量的土地需要人去開墾耕種,以諒山府的幾個城池和土地的承載力,五十萬人口沒有問題。
對於一府之地來說,人口增長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土地和糧食,隻要土地和糧食夠,那麼人口就會不斷增加。例如明代的蘇州府,巔峰時期的人口達到了兩百多萬。諒山府這種地方當然是不能跟蘇州府相比的,畢竟蘇湖熟天下足。可是五十萬人口綽綽有餘,高衡和成子龍還有軍衙的眾人估算過,如果擁有五十萬人口,他們就能再組建至少兩三萬精兵。
到了十二月底,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技術研究所在宋應星的帶領下,於蒸汽機的研製方麵取得了重大突破。本來,高衡跟宋應星約定是一年時間拿出一個樣品。但是在宋應星和上百名工匠夜以繼日的攻關下,僅用了半年時間就弄出來第一台樣品。
這當然也和高衡的提示分不開,畢竟高衡有著四百年的見識。後世不論是上學還是參軍的時候,隻要是去博物館參觀,總能見到各種蒸汽機的樣品,所以宋應星雖然有了草圖,但並不完善,經過高衡的各種提示和點撥,宋應星等於是直接省去了空想和發明的時間,這樣蒸汽機的研製進程才大大縮短。
當然,對於這個問題,宋應星是提出疑問的,高衡畢竟是一個武將,聽說以前就是個民夫出身。蒸汽機這種東西可是宋應星耗儘了幾十年的心血才想出來的東西,怎麼高衡一看草圖就把蒸汽機的原理給說明白了,並且在很多宋應星都沒有想到的地方,高衡卻有各種奇思妙想,這讓宋應星百思不得其解。想要開口問,又覺得有些不好意思,隻能將其理解為高衡是紫微星下凡,無所不知。所以說科學的儘頭就是玄學,這句話不無道理。
其實蒸汽機的最大問題就是煤炭,想要讓蒸汽機完美的運轉起來,耗炭量是非常驚人的,雖然華夏從宋代開始已經有了成熟的煤炭開采和冶煉技術,但是比起工業革命的耗炭量還不算什麼。
好在,安南北部本來就是煤炭儲備量相當豐富的地區,技術研究所所在的脫縣附近,興華軍就已經發現了質量上乘的煤礦。加上在和安南人及荷蘭人的作戰當中,興華軍抓到了數千戰俘,這就是最好的開采煤礦的勞動力,有了這些人的加入,煤礦開采和冶煉的進度大大加快,每天都有大量的煤炭送入技術研究所。
有了人力和物力的全麵支持,蒸汽機的研究進程大大縮短也就可以理解了。當宋應星邀請高衡去觀看樣品的時候,高衡幾乎興奮地跳了起來。這就是他想象中的蒸汽機,當鍋爐燒開,帶動齒輪和機械臂往複運動的時候,高衡知道,諒山府將要迎來一個全新的時代了。
他當即要求宋應星對這台原始的樣品進行改進,務必在最短的時間內拿出較為成熟的產品,可以投入到火銃火炮和鎧甲的生產之中。實際上,蒸汽機隻是動力來源,要想把蒸汽機投入到生產之中,還需要一整套的生產設備。
比如最簡單的衝壓板甲,就需要一套模具,將鐵片衝壓成興華軍需要的形狀,還有銅釘也需要用衝壓模具來進行製造。這一套模具的生產就非常消耗時間,但是一旦模具製造完畢,利用衝壓機的機械效能,就可以晝夜不停製造鎧甲,生產速度和效率比起人工會成倍提高。
不僅如此,高衡還要把蒸汽機應用到銃管的生產之中,眾所周知,銃管最關鍵的生產步驟就是鑽孔,怎樣將一根鐵棒鑽成空心管,是非常關鍵的地方。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對鐵板進行卷板加工,但是連接處以明代的焊接工藝肯定不能做到儘善儘美,這樣生產出的火銃質量不會好到哪裡去,耐久度也很差。
或者也可以選擇跟火炮一樣的鑄造模式,這也是明代普遍的銃管生產方法。使用模具將鐵水進行澆灌來製造銃管,但是這樣打造出來的火銃在硬度和韌性上是比較差的,還是存在耐久度和這樣那樣的質量問題。
作為後世的特種兵,對槍械的了解早就已經貫穿到了高衡的腦子裡。他明白整體成型才是最好的方案,也就是後世最常使用的冷鍛工藝,用深孔鑽將一根合金棒直接打孔,變成槍管。但是這種方案在工業革命之前以古人的力量是絕不可能實現的,可現在不同,興華軍已經擁有了蒸汽機,有了蒸汽機就可以對火銃工坊進行改造,建立冷鍛工廠。
冷鍛設備的外表不起眼,但是技術等級很高,需要非常好的控製力才行,銃管的捶打和鑽孔需要同步,如果錘頭速度不一致,銃管就會變形,形成不規則的圓形。
當然,在現在這個時代,是不可能有合金棒材的,也不需要對銃管內部進行膛線加工,現在的火繩槍或者燧發槍實際上都是滑膛槍,這樣的話大大降低了生產難度,以興華軍的科技實力,用非合金棒材來製造銃管,可以實現。
隻要去除棒材內部的氣孔和缺陷較多的外皮,使用深孔鑽頭連接在蒸汽機的動力傳送裝置上,以機械之力推動鑽頭旋轉運動,就可以對鋼棒進行打孔。再以四個黃銅製成的錘頭,在機床旋轉裝置慢速旋轉的情況下均勻敲打毛坯,不斷將棒材拉長,最後拋光外表麵,進行防鏽處理後,就可以達到滑膛槍的使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