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衡連忙問道:“你們有沒有計算過這種火銃的射距和耐久度還有可靠性?”
南懷仁上前一步回答道:“將軍閣下,這種火銃的有效射程大約在一百二十步,我們後麵會對其繼續改進,爭取達到一百五十步,但這還需要時間。至於耐久度,我們已經做過實驗,在高強度作戰情況下,一刻不停地發射,至少可以連續發射五十次。至於可靠性,沒有問題,有了複合彈簧之後,我們基本上可以保證百分之百打響,錯誤率大約在五百分之一以上。”
天哪,這個數據太驚人了,高衡瞪大了眼睛。要知道,有效射程一百二十步意味著什麼,明代一步的計算方法是左右腳各走一步,基本上等於後世的一點五米,有效射程一百二十步就意味著在一百八十米的距離上對無甲目標有擊殺能力。而火銃之所以能淘汰弓箭,一方麵自然是因為訓練簡單,到了戰場上抬手就能打,不需要臂力。
另一方麵就是火銃的威力和破甲能力遠遠大於弓箭,按照對無甲目標的殺傷距離測算,南懷仁等人研製的燧發銃至少能在八十步的距離上破單層甲,南懷仁也做過實驗,在五十步到六十步的距離上能破雙層甲。後世高衡對古代的鎧甲也有一定的了解,他也喜歡關注一些介紹鎧甲的短視頻博主。
在明代,能穿雙層甲的已經是精銳士兵,像是清軍的巴牙喇兵,也就是三層甲,這已經是清軍的頂級戰鬥力。他們往往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才會穿三層甲,因為三層甲會極大地消耗馬匹的體力,影響騎兵的機動性,不僅僅是馬匹,就算是士兵,穿戴三層甲作戰,不出一會,體力就會透支。
即便是巴牙喇,一般情況下也就是外麵棉甲,裡麵鎖子甲,在極端情況下會在棉甲外麵再罩一層棉甲或者紮甲,作為全軍的開路先鋒。這種裝備在冷兵器時代基本上是刀槍不入,即便是明軍的三眼銃或者五雷神機也打不穿穿戴三層甲的巴牙喇士兵。
但是興華軍研製的燧發銃不一樣,經過各種先進技術的加持,在三十步的距離上,破開三層甲輕而易舉,這就意味著,即便是將來有可能麵對清兵那樣的重甲部隊,他們在武器上也是占儘了優勢。
高衡可以想象,假如上萬名火銃手在平原上排成巨大的陣列,手持這種燧發銃,在百步的距離上齊射,會形成多麼強大的火力,在這個時代,又有什麼樣的軍隊能突破如此強大的火力網。
高衡問道:“射速呢?射速有沒有測算過?”
南懷仁立刻回答道:“測算過,一個熟練的射手在使用紙殼彈的情況下,每分鐘可以打出三發銃彈,按照你們的說法,就是二十息可以打出一發,若是在緊急情況下,自由射擊,不考慮精度的話,每分鐘四發也沒問題,當然,這需要長時間的訓練。”
高衡點了點頭,每分鐘四發,也就是十五秒一發,按照傳統三段擊的模式,步兵線列交替射擊,等於是五秒鐘一發,若是按照興華軍目前訓練的五段擊模式,也就是一個營五個連,以連為單位交替射擊,那就是三秒一發,這種不間斷火力可以持續五十輪,一個營在短時間內打出五萬發銃彈,這是什麼樣的效果,在這個時代簡直不可想象。
高衡正要轉身表彰卜彌格等人,隻見卜彌格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來到了他的身後,他遞上手中一個物件道:“將軍請看。”
高衡疑惑了一下,當看清卜彌格手上的東西之後,高衡徹底愣住了。“這!這是,刺刀!”高衡失聲道。
“刺刀?好名字,我還正在為這個東西的命名想破了腦袋呢。”卜彌格笑道。
不錯,卜彌格手上拿著的正是一柄刺刀,就跟尖細的長矛矛頭差不多,隻不過底部有圓柱形的刀柄。高衡立刻問道:“這是誰想出來的?”
卜彌格指了指南懷仁道:“年輕人點子多,是南懷仁提醒我,步兵在作戰的時候不能完全放棄冷兵器,按照現在的歐羅巴戰爭模式,士兵們往往要在腰間佩劍,我看興華軍的士兵也配備了腰刀,這太不方便了,所以南懷仁便建議將火銃和長矛結合起來,便有了這種,額,刺刀。”
“您看,作戰的時候可以這樣。”卜彌格一邊說一邊演示,將刺刀的刀柄插入了銃口,這樣火銃就變成了一杆長矛。“您看,這樣的話,如果銃彈打完,或者敵人衝上來近戰,火銃兵就有近戰能力了。”
高衡道:“我提個意見,你看,為何不把下方的刀柄換成空心圓柱體,套在銃管的外麵,你們隻需要在銃管和刀柄上做一個卡榫,套上去之後旋轉刺刀,將卡榫卡住,這樣火銃既能開火也能近戰。”
“天才,真是個天才的想法。”南懷仁忍不住拍手道。本來以為想出刺刀,他自己已經是很了不起了。可是高衡一來,一句話就給他的刺刀做了升級,是啊,按照高衡的方法,火銃既是冷兵器又是熱兵器,可以互不乾擾。
卜彌格豎起大拇指道:“我的上帝啊,將軍閣下,你的腦子裡還有多少驚人的想法,您實在是太讓人捉摸不透了。”
高衡有些不好意思的撓了撓後腦勺,這他娘的哪裡是他想出來的東西,隻不過他在博物館和電視上見過而已,但凡是看過拿破侖相關電影的或者是玩過相關遊戲的,誰不知道十九世紀初的刺刀是什麼樣子。
“將軍,這杆火銃還沒有名字呢。”南懷仁道。
“你們是西洋人,就按照西曆命名吧,叫四四式如何?”高衡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