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華夏衣冠(2 / 2)

這麼一張地圖出來,所有人皆是大吃一驚,“謔!”不少人發出了讚歎,這張地圖向人們直觀展示了世界之大,而諒山府在地圖上不過是用紅點標注了一下,從整個地圖上來看,諒山府連彈丸之地都算不上。

高衡指著這張地圖道:“這張圖基本上就是我華夏影響力能波及到的所有範圍。不管是東邊的高麗或者倭國,還是南洋諸國,亦或是我們身處的安南,以及北邊的草原,華夏的影響力從來就沒有消失過。如此璀璨的文明,從堯舜禹到現在,擁有數千年的曆史,即便諸位不少是在外的僑民,但是依然以華夏衣冠而自居,說實話,這就是我們能團結在一起的根本,因為我們都是華夏子孫。”

高衡回頭話鋒一轉道:“可是,如果我現在告訴你們,有一個組織,正在華夏大地上肆虐,他們瘋狂地屠殺華夏子民,跟你們一樣的華夏子民,他們強迫活下來的人剃發易服,頭發隻能保留金錢鼠尾,服裝隻能穿滿洲的服飾,他們要徹底消滅華夏衣冠,將我們的文明從這個世界上徹底抹去,把華夏億萬民眾變成滿清貴族的奴隸,讓我們連人都當不了,你們願意嗎?”

“這。”所有人一時間語塞,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事情竟然嚴重到這個地步,外麵的人可能感受差一些,軍中的代表們卻是有直觀的印象,因為跟隨高衡出征的將士們在回來之後已經繪聲繪色向他們描述了清軍的瘋狂,甚至比安南人屠戮僑民還要瘋狂。

“諸位,建虜的虎狼之軍,正在華夏大地上瘋狂屠戮民眾,是的,也許這些民眾跟你們現在還沒有什麼關係,但是他們跟我們流著一樣的炎黃血脈,我們都是炎黃子孫,華夏是我們共同的家園,華夏人是我們共同的身份。看看地圖,清軍的鐵蹄已經渡過了長江,南直隸現在恐怕已經淪陷,下一步就是閩浙,再下麵就是兩廣,諸位,一旦清軍打進兩廣,你們覺得我們一個邊境小勢力還能獨善其身嗎?”

高衡深吸一口氣,點起了幾人道:“你,景昭,你的祖上來自江南,你,彭海,你祖上來自福建,我高衡,來自南直隸,軍師成子龍祖上來自湖廣,我們祖先的墳塚都在這裡,這裡這裡。”他一邊用指揮棒在地圖上比畫,一邊說話道。

“現在,這些地區都將成為淪陷區,我們才過上幾天安生日子,滿清的鐵蹄眼看著就要殺過來了,短短一年時間,大明已經大半淪陷,如果諒山府被清軍攻打,那麼死掉的就會是你的兒子、孫子、丈夫、兄長、爹娘、妻子,甚至是你自己。他們這不是要亡國,而是要滅種,讓我們華夏換種,世世代代變成他們的牛馬,你們願意嗎?”高衡的提問振聾發聵。

不管是來自安南,被安南人曾經奴役的僑民,還是來自南洋,被荷蘭人奴役的僑民,亦或是來自內地的難民,他們都想起了那段刻骨銘心永世難忘的痛苦日子,現在高衡告訴他們,清軍將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殺過來,並且殘暴程度比荷蘭人、安南人更甚,甚至遠超流賊,下麵的人群坐不住了,有人開始搖頭,有人開始擺手,最終都彙集成了一個聲音,“不願意!”

“華夏神州,絕不能就這樣沉淪,我們現階段的目標,就是保住諒山府,保住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你們都看見了,清軍進兵神速,一年時間就控製了長江以北,那麼按照最壞打算,恐怕一年之內,他們也有本事控製長江以南,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如果不想讓諒山府也變成人間地獄,那我們就必須立刻行動起來,利用有限的時間發展壯大,我希望,當我們真的直麵建虜的那一天,他們看到的,是一個比他們還要強大的軍隊,是一個萬眾一心,保衛家園的諒山府!”高衡提高聲音道。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如果我們不未雨綢繆,那麼當建虜的鐵蹄來到的時候,我們將會措手不及,接下來這一年,將是至關重要的一年,所有人都要在軍部的帶領下,齊心協力,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為了你們的家人,為了你們自己,諒山府絕不退縮,興華軍絕不退縮!”

“我興華軍!”不知是誰帶頭喊道。

“必勝!必勝!必勝!”人群大聲附和道。

“不錯,我興華軍必勝,我相信,數十萬諒山府民眾鼎力支持下的興華軍,一定可以粉碎一切當麵之敵,驅逐建虜,複興華夏!”高衡揮舞右拳道。

“驅逐建虜!複興華夏!驅逐建虜!複興華夏!”各界代表紛紛起身,激動地大喊道。

高衡朝著成子龍點了點頭,成子龍喃喃道:“軍心可用,民心可用,將軍這一番肺腑之言,竟能起到如此作用,大才,果然是大才。”

協商會議在熱切的氛圍中開始,經過剛才高衡的講話,每個參會的代表都感到體內有什麼力量在湧動,胸中氣血翻騰。

會議確立了三個目標,首先是繼續吸收人口,大明的難民要加大接收力度,現在江南受到威脅,不少人來到兩廣,其中更是有大量工匠,這對諒山府的發展至關重要。第二就是要重視商業,不管是諒山府的發展還是興華軍的擴大,都需要資金,有道是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金錢對於興華軍來說必不可少,商隊依然要擴大經營活動,爭取更多資金。

第三就是教育,人多了,生產力進步了,那麼教育的事情就要提到日程上來,首先是孩子們,孩子們是諒山府和興華軍的未來,教育刻不容緩,軍部打算從全部民眾中篩選有文化的人對孩子們不分男女進行讀書識字的教學,另外再從軍中選拔武官,教授武藝,恢複以往君子六藝的製度,而不是跟大明朝的文人一樣,隻知道科舉,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手無縛雞之力。其次就是軍隊,軍人的識字率也要同時跟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