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章起身道:“秦國有武安君把持朝政,還有各方貴族舊臣的阻擾。秦國若是要有什麼大的動作需要經過它們的同意,可是這樣。”秦王開始為此事而苦惱,道:“寡蟲剛剛繼位,執政的經驗還不熟悉,關於軍國大事是需要同武安君等一些貴族大臣商量。”法章道:“這就是弊病之所在,子桑在魏國變法,魏國才有今日之強大,爭奪河西之時,我秦國敗北,這是什麼原因呢,秦軍雖英勇善戰,但國勢不足以吞並天下,稱霸諸侯。商鞅,衛國人,又名公孫鞅,在人類史上它是一個裡程碑。商鞅輔佐秦孝公,在秦國施行變法,使秦國富裕強大。在我們昆蟲界的秦國,想要國家足夠的強大,變法是唯一的途徑,然而變法途中誰又是最大的阻礙呢?就是那些貴族舊臣,當然還有武安君,因為變法會損害它們的利益。”秦王點頭道:“先生說的很對,秦國一定要變法,先生可有什麼辦法呢?”法章道:“這些貴族和舊臣還有武安君阻礙秦國變法,我們就要將它們清除,要想革新必掃除舊塵。”秦王便為此事開始擔心了,道:“武安君掌握我秦國的軍權,還這些貴族舊臣,有的是先王留下的並很是器重的,它們在朝中的勢力是盤根錯節,要想清除它們恐是很難的。”法章望向秦王道:“大王,武安君領刺客入秦王宮,刺殺先王,後又血洗相國府屠戮府中一百三十口,說是相國與它麾下的軍師相勾結,向先王引薦謀士為名,實為行刺,此事大王應該知道吧。”秦王道:“此事寡蟲是知道的,這能有什麼辦法呢?”秦王沒有自己的實力,隻有依賴它們,很是無奈。
法章道:“聽說武安君要攻打齊國的定陶。”秦王道:“正是,不知先生有何策略?”法章道:“武安君越過韓、魏兩國去攻打齊國的定陶,這不是好的計策,出兵少不能使齊國受到損傷,出兵多反而損害我秦國,若是讓韓、魏兩國出兵協同秦國,但是魏國與我秦國有河西之爭,魏國與我秦國不是友善的,你卻越過它們的國境去攻打齊國的定陶,這合適嗎?計策更是欠周密了。武安君是我秦國的戰神,六國為它而懼之,何況韓、魏呢?攻打齊國的定陶對於武安君是有利的,武安君大功於秦國。當武安君攻下定陶之後,大王定會將定陶作為武安君的封地賜於它,武安君這是在給自己留退路,也就是說它刺殺先王是心虛的,若是有一天大王羽翼豐滿了,像先王一樣猜忌於它,不信任它,它可以辭官,功成身退,回到自己的封地,這也許就是它的退路吧。”秦王有所領悟的道:“先生是不讚同武安君攻打齊國的定陶了。”法章反駁的道:“不,我是讚同武安君攻打齊國的定陶。”秦王很是奇怪的問道:“為何?”法章答道:“趁武安君攻打秦國的定陶之時,大王就有機會聯絡朝中的貴族與舊臣,以武安君弑君之罪煽動它們,這些貴族與舊臣是不希望武安君長期的壓製它們,一定會響應大王之號召。大王就可以隔岸觀火,讓它們相互殘殺,相互削弱自己的實力,最後一支奇兵滅掉它們。待到武安君勝利回師之時,已祭祀宗廟為名,暗藏甲兵,殺機四伏。”秦王聽後起身道:“先生這是好計謀,此事是否能成就看先生了。”法章站於秦王之前,跪下道:“謝大王之器重。”秦王起身離開幾案,走上前道:“卿請平身吧。”法章起身,秦王的雙手搭在法章的手上道:“此事就拜托先生了。”法章道:“某定不負大王。”秦王與法章相互對視,用相互信任的目光對視。
次日在朝堂之上,武安君站於朝堂之上,望向秦王叩首一拜,道:“大王,不知攻打定陶一事是否定下來。”秦王起身道:“封武安君為征伐大將軍,寡蟲在鹹陽城等候武安君傳來捷報,並希望早日凱旋回朝。”武安君聽後跪下道:“謝大王。”秦王道:“武安君平身。”武安君起身,秦王問道:“武安君此次攻打定陶需要多少兵馬?”武安君答道:“非百萬大軍不可勝任。”秦王很是爽快的答應了,道:“好,寡蟲就給你百萬大軍,封王錯將軍為你的副將,可將功折罪。”武安君再次跪下道:“大王英明,臣從大王的身上看到先王之雄風,此乃我大秦之福,大秦有這樣的英明神武的君主,打敗魏國,橫掃六國,一統天下有望了。”秦王聽後是十分的高興,道:“好,就借武安君之吉言。”傳下兵符和秦王的旨意,武安君接過虎符和旨意望向秦王,秦王道:“武安君可以去軍中傳令了。”武安君這才退出秦王宮。
深夜,武安君入秦軍大營。王錯將軍走出軍營,道:“不知武安君深夜造訪軍營所為何事?”武安君打開秦王之意旨,道:“傳大王之敕令,王錯將軍接令。”王錯將軍立即跪下,道:“末將接令。”武安君宣讀道:“王命上至天子,下至承於文武百官。將軍聽之,傳寡蟲之敕令,將軍王錯雖兵敗河西,寡蟲震驚,百官而動之於恐,深痛至極。此非將軍之過,乃寡蟲之過矣!茲事體大,傳杜虎符於武安君,統領百萬大軍,攻齊之定陶,將軍歸武安君麾下,聽令調遣,再立軍功,勿負寡蟲之望,欽此。”王錯將軍叩首一拜,道:“謝大王不殺之恩,末將將肝腦塗地也難報大王天高地厚之恩。”武安君扶起王錯將軍道:“大王,英明啊!”王錯將軍默默的點頭,拿出手中的虎符,於武安君手中的右符相合。武安君接過王錯將軍手中的左符,杜虎符身有錯金銘文九行四十字,作“兵甲之符,符右才,君左才杜,凡興土披甲,用兵五十蟲以上,此會君符,乃敢行之。燔,之事,雖毋會符,行殹。”
第二天,武安君帶領百萬大軍出鹹陽城。秦王站於城樓之上觀望,並為之送行,招手而去。武安君與王錯將軍站於兵車之上,仰望城樓之上的秦王,叩首一拜,呼道:“大王。”秦王隻是揮揮衣袖,武安君轉身麵向大軍,道:“大軍出發。”大軍向前開拔,兵出函穀關,向齊國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