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入秦王宮,站於先王的靈柩之前,對於太子贏正所闖下的禍不能釋懷。大臣們都跟隨在後走進,道:“大王。”秦王轉身道:“贏正是寡蟲的兒子,它從小在趙國長大,過著擔驚受怕的日子,養成孤僻的性格,不愛說話,也不苟言笑,誰也不知道它心裡想的是什麼?沒想到它如此之小的年齡,就有如此毒辣的手段。殺死自己兄長能說出一些冠冕堂皇的言語,若是它為王,那還得了,朝堂之上的官員是蟲蟲自危。寡蟲想廢掉這個太子,封成喬公子為太子,成喬是先王之子,又是正兒的王叔,不知諸位覺得如何?”秦相權善走上道:“大王不可,太子關係著大秦之命脈,不可更立。太子有鐵血之手段,滅六國者非它莫屬,若大王更立太子,動搖了根基,我秦國會亂的。”秦王這才放棄更立太子的想法。
秦相權善站出道:“大王,西周公國已滅,隻剩下東周還在苟延殘喘,周都宰子正已戰死,我大秦再無威脅,臣願親率大軍百萬滅了東周。”秦王走上道:“聽聞周王宮的太廟有九鼎,乃國之重器,一定要將它們運回秦都鹹陽,以後橫掃六國也就名正言順了。”
傳說上古夏禹鑄造九鼎,代表九州,這是國家權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為傳國重器,為得天下者所據有。公元前六百零六年,楚莊王借口討伐陸渾之戎,把楚國大軍開至周都洛邑南郊,開始閱兵。周定王派王孫滿前去慰勞。楚莊王問鼎之輕重,王孫滿聽出弦外之音,答道:“九鼎的大小之輕重在乎於德義之有無,不在乎鼎的自身。”楚莊王開始誇耀楚國的軍事力量並加以威脅的道:“不要自持有九鼎,光我楚國之兵在戰場之上折斷敵軍的戈頭矛頭,就足以鑄成九鼎。”麵對雄視南方,倨傲少禮的楚莊王,王孫滿繞開其話鋒,道:“大禹統治天下,天下有九州,每州州牧送來出產之青銅,鑄成九鼎,象征著整個天下。夏桀無道,鼎遷到商,過了六百年,商紂暴虐,鼎又遷到周。隻要有德義,鼎雖小也很重,重的很難搬走它。若是沒有德義,鼎雖大也很輕,輕的容易失去它,從周成王將鼎放置在郟鄏算起,已經傳了三十代,七百年。”隨後又道:“周室雖然衰微,但是天命還沒有完,還不到其它的諸侯國取代的時候,所以鼎之輕重,請大王免開尊口。”王孫滿的義正詞嚴使楚莊王打消了非分之想,隻有偃旗息鼓,泱泱的離去。楚莊王不甘偏居一偶,在周都附近擅問九鼎,有覬覦天下之野心。人類都是如此,昆蟲界亦如此,秦相權善明白九鼎之重要性,退出秦王宮。
相隔七年,秦國兵出函穀關,以東周參與關東各國對秦的軍事行動為借口,發兵東周。兵臨城下,周天子率領臣民開城而降,秦軍取得勝利並完全占領東周國土,東周滅。秦將原東、西二周國土及韓國的成皋、滎陽合並,設立三川郡。秦滅東周宣告了統治中原約八百年的周王朝的覆滅。
秦軍入周都太廟,把守各個宮門。秦相權善站於太廟之前,緩緩進入太廟站於九鼎之前,九鼎之重,重達千斤,驚歎的道:“國之重器,傳國也。”站於九鼎之前,撫摸著鼎身,是愛不釋手,呼道:“九鼎歸秦,天下即將一統,我大秦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禦宇之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天下歸秦,天下歸秦。”回想昔日,它在秦國史館看史冊,這是人類發生的大事。公元前三百零七年,秦武王入周都洛邑,舉鼎而卒,令其惋惜。權善走下,叫進一些孔武有力的大兵將九鼎搬出,可鼎很重,很難挪動。用粗繩捆綁住鼎身,鼎之下放有圓木,扶住鼎身,緩緩的滾下,滾出太廟。將九鼎一起搬上一輛大車。一匹馬是很難拉動裝有九鼎的大車,就用九匹馬來拉,九匹馬拉著大車,後麵有兵士向前推,才微微的向前移動。大軍在後護著九鼎出周都洛邑,突然電閃雷鳴,開始下雨了。深深的車轍印,在道路上。行止半路,大雨傾盆而下,車輪陷入泥潭之中,九匹馬很難拉起這輛大車,旁邊是奔騰的黃河水。秦相權善走下戰車,站於兵士之中,使用蠻力拉著陷入泥潭之中的大車,一些兵士在後推。大雨還在下,道路在暴雨的衝刷之下開始坍塌,連車帶馬一起掉入奔騰的黃河水之中,連同九鼎一起沉入河底。權善站於黃河邊,仰天而呼道:“難道這是天意嗎?”隻有率領大軍不甘心的離去,大軍在大雨之中緩緩的前行,次日,天空開始放晴。秦相權善入秦都鹹陽,進入秦王宮,麵見秦王道:“大王,大軍在運九鼎途中,遭遇大雨,致使九鼎沉入河底。”秦王聽後大驚,起身道:“什麼?難道這是天意嗎?”隨後走出秦王宮,仰望上蒼。三年之後,秦王病逝,秦太子正繼位,它就是秦王正,這個時候,它才十六歲。
這幾年的人類史上完成統一,公元前二百三十年,秦滅韓;公元前二百二十九年,滅趙;公元前二百二十五年,滅魏;公元前二百二十四年,滅楚;公元前二百二十六年,滅燕;公元前二百二十二年,滅齊,天下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