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了解情況(1 / 1)

“真是不識時務,你這小子,找你寫個信,是某家看的起你,你還敢跟我要酬金;我看你是不想在這呆了。”這人眯眼看著劉霂說道。 “在下隻是混口吃食,如,都如大人這樣,那在下就連肚子都填不飽了,我聽說連飯都吃不飽的人,也就管不了許多了。大人您說呢?”劉霂不卑不亢的說道。 這人碰了一個不軟不硬的釘子,一時竟不知怎麼回複眼前這少年。也許是地頭蛇當慣了,他沒碰到過,敢這樣頂撞自己的人。 “今日未帶錢來,改日我一定給你。”說到最後他還故意加重了音調。 劉霂也不管他,隻任這人遠去,看這人剛才做派,一定是個極度貪婪的人,本來也不抱希望能從他那裡拿回酬金了,隻是希望以後他不再來找麻煩就好了。 劉霂收拾好東西,帶著折虎回到住處,把今天發生的事一五一十的和陳伯說了一遍。 陳伯略一思考說道:“這人我從貨棧也見過兩次,與公子所說穿著相貌應是同一人,聽貨棧的人說,此人非常貪婪,經常無故來找麻煩打秋風。因其有些背景,貨棧老板也隻是給些銀錢打發了事,未敢得罪與他。” “此人,到底有何背景,你們貨棧老板做的如此大的生意,居然也顧忌於他。”劉霂問道 “這個卻不知道,我去的時日太短,隻聽說他是當朝董太師女婿牛輔的親戚。”陳伯說道 這人那麼飛揚跋扈,不過,劉霂有點奇怪的是,要知道這時正是董卓弄權最得意的時候,牛輔是他的女婿,也跟著沾光被封為中郞將。 這人要是牛輔親戚,就算大官弄不到,弄個小官當當,應該不難啊,怎麼隻當一個不入流的稅吏呢? 恐怕這親戚就算有,也不是什麼近親,這中間還不定打著幾個彎呢。 即便是這樣自己現在也不好惹他,人窮勢微,不能多事。劉霂心中想著。 大不了以後躲著點,實在躲不開就多舍些錢財吧,就當破財消災了。 “阿虎,你去請店主過來一下,就說我有事請教。”劉霂思索了一下,轉頭對折虎說道。 當地人對這個人應該會了解的多些;他必須把這個人的底摸清楚,要不然,總是不放心。 不一會,段英扶著她的父親來到了院裡。 “打擾老人家,請您到此,是想向您打聽一個人,不知可否?”劉霂趕緊站起身行禮。 段英扶著老父近前坐下,還不忘看劉霂一眼。 劉霂趕緊上前攙扶段父。 “打聽何人,公子直言即可,老朽定知無不言。”段父坐下說道 劉霂讓陳伯把那人的相貌特征與段父說了一遍。 “你們所說之人,是官寺稅吏引邊,此人假借自己是董太師女婿的親戚關係,在這裡沒少做壞事,此人心腸狠辣,睚眥必報,而且十分貪婪。”段父說道 “此人與那牛輔到底是什麼關係,老人家可知否?”劉霂問道 “其實他與牛輔無有關係,他隻是牛輔部將的一個表親,因其表兄在郡上駐軍,手中有兵,連郡守都讓其三分;正是應了那句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此人原是一無賴,也跟著沾光,成了官家,原在縣城任職,因兩年前,逼死人命,才調到這裡,此人還有個外號叫‘胡蜂’專吸人血。” “逼死人命,不應報官將其繩之於法嗎,怎會調離了事?” “你想的真好,誰去管?那引邊因看上了李家女兒,便上門強求娶婚,因其在當地欺男霸女名聲太壞,李家掌櫃死活不同意,他便百般找事李家,而不得,最後竟汙蔑李家私通盜匪,將李家一家人抓入大牢,可憐李家掌櫃,在牢中被那引邊百般折磨,最後受刑不過,含冤而死;其女得知父親死迅在牢中也自縊而去。何其可憐,也沒見有人敢去管。這是什麼世道,壞人作威作福,好人卻落的如此下場。”段英接過其父的話越說越激動。 “是啊,可憐李大掌櫃一生行善,竟落了個家破人亡,怎能不讓人唏噓呢。”段父接著說道 “這李家還是個大善人?”劉霂問道 “李家從事糧米生意,雖是商賈之家,但卻樂善好施,修橋補路,為鄉裡做了不少好事,每當遇上災年,都會開倉放糧,接濟鄉裡百姓,光是本縣,吃過李家糧米度過災年的百姓就不知有多少。”段父說道 “那李家出事就沒人管嗎?”劉霂不解的問道,在自己那個時代,這種欺男霸女、害人全家的事恐怕早就傳的沸沸揚揚,被嚴查了。 “誰說沒人管,但百姓訴狀無門啊,引邊不知從哪裡弄來的李大掌櫃的供詞,說李大掌櫃已親口承認自己私通盜匪‘一隻箭’,還說在其家中搜出‘一隻箭’寫給李大掌櫃的信。那時李大掌櫃已死;死無對證,隻憑他引邊自說自話。” “這盜匪‘一隻箭’是本地最大,也是最殘忍的一股匪徒,自從在此占山為王,攔路搶劫商隊百姓,無惡不做;縣令以此為據,說為李大掌櫃伸冤的百姓是其同黨,要禍亂州郡,將人亂棒打出,被打傷打殘者就有幾十人之多,還抓了領頭的十餘人,你說還有誰敢去告。”段父回複劉霂道 “什麼私通盜匪‘一隻箭’,我看私通盜匪的是他引邊,要不然那‘一隻箭’的書信從何而來,李大掌櫃半生都是輕錢財、重仁義,全縣百姓誰人不知;一個人半生與人為善,卻說他私通盜匪為禍鄉裡,誰能信,還有,事後那引邊還霸占了李家的宅院、田產,因其做的太過,事情在郡縣裡引起公憤,影響太壞,上麵才有人把他免官貶到了此處;你說這還有公道可言嗎。”段英說道 劉霂這時腦子裡想起八個字“栽贓陷害,屈打成招。” “他家裡還有什麼人嗎?” “沒什麼人了,哦。對了,卻有一幼子,名曰:李子畫,八、九歲年紀,因其年幼,殺之與法度不合,被縣令判了監禁,後來有獄吏為報李大掌櫃恩情,一日深夜偷偷把人放走了;後來聽說被李家老仆偷偷帶出了城,隱跡於鄉野之中。”段父說道。 “可知此人現在何處嗎?”劉霂問道 “不知,逃出那日,引邊滿城搜捕,還發下了造影人像,各處都張貼了海捕公文,並懸賞五千錢要此子的行蹤下落;不見有一人前往告發。幸得逃出,不然在牢中,早晚被引邊所害。” “鄉人,多受李家恩惠,誰要去告發,那就是壞了心肝,沒了良心”段英氣憤的說道。 “唉,但願這孩子已逃出此地,這樣也能給李家留下一支香火,李大掌櫃在天之靈,也能有一絲安慰了。”段父歎了口氣說道 在座的人也是唏噓不已。 () 。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