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民心(2 / 2)

“朱元璋起兵後行‘寨糧’,與剽掠無異,卻能得天下,你以為‘高築牆、廣積糧’的本身有口號那麼好看?甚至到後來,明太祖親筆刑典《大誥》裡明寫的‘逸夫處死’,什麼意思?你沒事到處亂走我就弄死你!

“黎民外出要知道本人的下落,去哪裡?去做什麼?人們互相監督。若有人遠行不知下落,或日久不歸,裡甲鄰居不告發者,一律充軍。連私改名姓者也處死,為什麼他得了天下,坐了天下?

“另一條是規定看病的、算卦的,都隻能在本地行行,不許遠遊。許多東西都是剪裁粉飾過的,防民必須甚於防川啊,這才是正道,‘得民心者得天下’,笑話!

“我想說啊,這也是咱們古文的魅力,很多東西讓人迷迷朦朦,隻可意會,不可言傳,至於你意會到什麼地方去了,則看個人的想法與想要的方向。

“我很尊敬孟聖人,也沒有質疑聖人的意思。‘得民心者得天下’也不是說完全沒有道理,如果是在理想的狀態下,或者用於教化,則該用‘得民心’,但實際操作層麵,則該是‘用民心’更好,無往而不利。

“魏武帝曹操,自古以來都是朝廷樹立的奸賊典型,很簡單嘛,人家要的是忠心臣子,你一個挾天子而擁天下的逆賊,當然不喜歡。看看現在,大家開始為武帝正名,委婉些的,稱之為奸雄,激進些的,認為是英雄。

“但無論是奸雄還是英雄,若是你身邊有一個像武帝這樣的人跟著,整日裡不是惦記著你家娘子,便是惦記著你家財產,你喜歡嗎?彆看他們整日裡叫的歡,若是讓他們選擇,我看最終還是會選擇臥龍、荀君式的人物,這就是所謂的民心!

“而無論是對於‘得民心者得天下’,還是‘用民心者得天下’,一旦你不靠向我,那該是不必留的。像胡廣質這種,如果在我們那邊,隻有死路一條,這邊講天泰律,所以我不殺他,但留是不可能。

“對於無法用的民心,兩條路,要麼抹去他,壓製他,讓他不敢反抗,反抗不了;要麼禁錮他的思想,讓他覺得我已經‘得了他的民心’,其實是我在用民心,用的是不經教化的愚昧之心。

“袁總,你可以對比古往今來的任何人事,至於今兒,看是否是我說的這個理?當然,二小姐說了,一家有些規模的集團公司,也不要鬨的太難看,隻要老老實實交代問題,承認錯誤,天泰律和工捕那邊,我們管不了,但作為公司,可以考慮不起訴他,但人必須離開,遊戲規則不能壞。”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