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千陣道:“隨著這一片的建設和蓬勃發展,黎民的生活情況得到了很大改善,相應的,滿足於現狀的思想在部分人群中蔓延,甚至影響到了部分兵士。這些逃難黎民中發展而來的兵士,知識量少,見識不足,若不是逃難,很多人甚至連縣城也沒有見過,除了匪盜之害,對藩鎮之惡也很模糊,更彆說王朝這個概念。我有些擔心,隨著我們實力不斷增長,地盤越來越大,大家生活越來越好的時候,這些兵士,還有多少人心甘情願跟著我們一起戰鬥下去。這種情況很普遍,彆說我們和那些藩鎮,梁王的實力已經膨脹到一府,仍然沒有完全解決這個問題,甚至西線右軍都督府大軍,同樣蔓延著厭戰情緒。紀律是紀律,心理是心理,並不能通過紀律解決心理上的問題,尤其在不斷戰鬥、不斷出現傷亡的時候,更會放大。”
“藺司馬提到的這個問題非常重要。我本來以為,至少也得打下一郡之地,大家的生活和家庭有足夠的保障,這種情緒才會出現,才需要一些鼓舞人心的行動綱領,讓將士們保持熱情,繼續戰鬥下去,現在看來,應該早發現,早解決。”宮疏雨站了起來,“在苦難的大齊,正如藺司馬所言,黎民知識量少,見識不足,活下去都困難,誰有心思考慮其他,家國情懷殘缺不全。麵對匪盜,麵對藩鎮,能夠放大惡,但所謂的高尚情操,根本沒有多少生存空間,需要一步一步來。但人之所以為人,除了活著,親情友情的力量,在普通黎民中擁有至高的地位。在中前期,我覺得可以用‘打回家鄉去’來消除這種滿足於現狀的思想。”
“打回家鄉去?”所有人看向宮疏雨。
“對,打回家鄉去!根據我們這一片的情況,可以推測整個扶風郡甚至很多府郡縣村鎮黎民的構成。東、南、西、北戰火紛飛,各府黎民不斷流動。
“其實不用看兵士名錄也知,我們這邊有自西、北、東等各方向流落而來的黎民,很多甚至在我們幫助下,跨越數個藩鎮的地盤才來到這裡。
“這兩年春節回來,走在工廠和鄉村之間,我和不少人都聊過,大部分黎民都有濃厚的桑梓情結,尤其是從小在故鄉長大的人和那些老人。
“大家平常可以去鄉間看看,當太陽升起來的時候,多少人眼望故鄉方向,多少人在談論家鄉的一切,那是一輩子也忘不了的地方。家裡的老人想葬回故鄉,和長輩血親們埋骨一起,不想客死異鄉。
“故鄉的祖墳還好嗎?父母、祖父祖母的墳頭有人動嗎?走散的親人會回家鄉看看嗎?大家還有重逢的可能嗎?等等,牽掛很多,隻要有機會,都想回去看看。
“我們為什麼坐在這裡,就是為了給大齊那些被逼流落四方的黎民一點希望,將來都可以返回家鄉,與親人團聚,再也不用過這種窮困潦倒、沒有根的日子。”
大家發現,不過幾句話,王宏林、黃默崖等人的眼角似乎已閃動淚光,心裡的那根弦突然被觸動。是啊,有時候看起來很複雜的事情,隻要抓住了關鍵,其實很簡單。
“這些黎民過往缺乏學習和了解的機會,沒有見過世麵,整體理解力低下,很多東西聽不懂,隻能用他們可以輕易理解並認同的東西來引領他們。
“之前我們製定計劃,引領各地逃避戰火、匪盜的黎民過來,同情他們、想幫助他們是一方麵,更重要的作用,除了以苦難共鳴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戰鬥力,就是‘打回故鄉去’。
“甲乙丙幫助丁保衛了家鄉,甲幫助乙打回了故鄉,乙幫助丙打回了故鄉,作為生死與共的戰友,乙丙丁是不是該幫助甲打回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