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秋貴不知道,其實大軍東去算他運氣好。
雖然不能殺他,殺殺新人的銳氣可是默許操作,王有嘴本來打算晚上收拾他一頓,先讓這小子躺幾天再說,甚至考慮過弄斷他的手腳,出口鳥氣。
現在可能有仗要打,每一個戰力都不能輕易浪費,他也不敢再隨隨便便收拾梁秋貴,新人不發槍已是極限,便想著讓陳藩的兵收了他的狗命,報了舊日冤仇。
宋江沒有帶兵上過戰場,心裡有些虛,大軍東移的速度不快,走走停停,梁秋貴就倒了黴。王有嘴安排他晚上警戒,白天又塞一堆活給他做,敵人還沒見到,已經沒了什麼精氣神,站著也在打瞌睡,還被屯長發現,抽了幾鞭子。
兩日後,宋江帶的兵馬磨磨蹭蹭終於到了定門縣西。
上寧府扶風郡的定門縣、平農縣均與揚江府臨東郡接壤,平農縣在定門縣西北方向,如果定門一線穩住,平農縣自然無慮。
宋八斤大將孟先孚一直率軍駐守在定門、平農兩縣,而重兵主要防守在定門前方南北延展的陣地上,也擋在了進入平農縣的要道上,構建了三道縱深防禦工事,與陳杉鎮兵對峙。
陳杉的臨東郡大致在揚江府中段的西部地區,夾在南北柴啟恩、巫弘鈞兩大藩鎮之間,左右逢源,兼具揚江府與上寧府藩鎮間的緩衝,隻有一郡餘地,艱難苟活著,南、北、東三方皆不敢動,隻能與宋八斤爭扶風郡鎮縣。
定門縣及平農縣的東部地區,以前屬於陳杉,被舊藩胡強奪占,後來歸宋八斤,他一直想拿回來,再圖西進,擴大地盤自保。
臨東郡東南的興城郡、婁陽郡、會稽郡等是柴啟恩的地盤,東北的廣陵郡、曲阿郡、臨江郡等是巫弘鈞的地盤。
臨東郡東有一龍興關,與郡城成犄角之勢,是陳杉自保的重要關隘,無論是柴藩還是巫藩要攻打他,龍興關都是東線阻敵、無法輕易越過的天塹。
龍興關再往東的揚江府地區,就是柴、巫雙方爭奪地盤的主要戰場,常年拉鋸,你來我往。陳藩就在戰戰兢兢中,從龍興關眺望兩藩的爭鬥,坐觀成敗。
臨東郡西偏南的江成縣與定門縣接壤,中間隔著白水江,陳杉要爭奪扶風郡的地盤,江成縣就是最重要的通道和前進陣地,陳藩西進大軍就駐紮在江成縣西,與孟先孚之軍隔江相望。
孟先孚是舊藩胡強的親信大將,曾與宋八斤“同殿為臣”,在胡強掃平上寧府南部藩鎮的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先後統軍敗風陽府孟藩、退閩州府劉藩,巔峰時曾執掌數十萬大軍,東伐陳藩、柴藩、巫藩,以寡擊眾,乃上寧府名將,地位遠高於宋。
沒想到胡藩瓦解,世事變遷,不得已屈身宋藩,深受猜忌,親信殘軍經過多年鏖戰消耗,兵力已不足一軍。宋八斤未曾為其擴軍,未免操戈,後勤不足,孟先孚也一直緊守“為臣之道”,沒有私下擴充兵力,落魄成邊緣小卒。
陳杉此次重兵壓境,勢在必得,形勢危急,宋八斤才勉強調了兩個營東來,歸孟先孚指揮,充實防線,又以胞弟宋九斤為帥,率兩軍東進,位於孟先孚之西,節製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