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弼從閩州府趕到龍安縣,接上了申長胥的話,道:“驕傲自大,目中無人,關三刀被稱為常敗將軍不是沒有道理,這兩年年紀大了,才有所改變。
“當初,糜仲幫劉元和謀奪到長樂郡,又打下西麵近在遲尺的倉平郡,有了立足之地,關三刀隨之提兵東進,兵鋒指向建安郡,一連三次被兵寡的吳壹擊敗,狼狽不堪。
“眼看著建安藩鎮有反擊之勢,糜仲秘密出使,遊說吳壹投奔意誌堅定、誌向遠大的劉元和,裡應外合,擊破建安鎮主,兵敗被殺。但因前怨,關、吳二人一直不和,暗中較勁。
“長樂、倉平、建安三郡之得,關三刀功勞有限,為了顏麵,請兵南下攻閩喉郡,也就是申將軍、左先生他們起事所領之郡,被申將軍擊破。
“劉元和似乎也發現關三刀終究不行,難堪大任,之後便以之鎮守後方,改為吳壹、畢亭統軍,在蔡藩配合下,南下連續攻占閩喉郡、清全郡等,瓜分了閩州府東南地區。
“吳壹軍事生涯的巔峰,乃是虎口奪食,火中取栗,為劉元和拿下了閩州府東北重鎮上野郡,被評為功勳第一宿將,名震風陽、上寧、閩州三府,成為赫赫名將。
“上野郡地處三府交界之地,江河交流,群山環繞,易守難攻,乃是極其重要的戰略要地,往東可入上寧,往西北則是風陽,西南則扼閩州,既是威懾三府的凶地,也是扼守三府門戶的第一雄隘,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時至今日,上寧府馬驍駿覬覦上野郡,風陽府孟成茂同樣虎視眈眈,以長子孟起陳兵四沅郡,欲奪為己有。因之,劉元和以吳壹鎮守上野郡,防範馬、孟。
“劉藩成定,授三位尊將,以關三刀居首,吳壹、畢亭次之,一時全軍嘩然。大家皆以為當是吳壹評為將首,軍中多有流言,認為關三刀功不配位,勳不足賞,不過劉元和念舊而已。
“吳壹鎮守要地上野郡,畢亭領南部清全郡,劉元和自領長樂郡,皆有防禦之敵,唯獨關三刀鎮守的閩喉郡,麵對的是扶風一郡之藩,根本不敢西進,乃是第一等的清閒之地。
“自尊心受到了嚴重傷害,加上流言蜚語,鎮守在閩喉郡的關三刀氣不過,曾怒曰:‘大丈夫終不與陰戚為伍’,暗指吳壹,可見其傲慢自負。
“糜仲之妹糜夫人早逝,劉元和以吳壹之妹吳夫人續弦,進一步穩固了雙方的關係。吳夫人生子劉傑,吳壹兄妹似乎有奪嫡之意,引發了劉藩內部的矛盾,關三刀以‘陰戚’呼之,乃陰詭外戚之意。
“綜合情報與信息判斷,關三刀這些年不建寸功而居將首,被流言蜚語及心中傲氣所逼,致有出兵之舉,意圖建立功勳,證明他有將首之實,我們這個立足未穩的新藩則成為他挽回顏麵的試金石。
“我已經安排人在長樂郡、閩喉郡散布流言,稱吳壹為劉藩功勳第一將,以關三刀之德、才、功,若非舊情,彆說將首,居三將之末也不配,激心高氣傲的關三刀與我們單打獨鬥,劉元和不好援兵。
“這樣一來,至少我們初期的對手隻有關三刀所領之軍,不用麵對整個劉藩,壓力將大大減輕,有破敵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