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覺得吳壹胃口太大,包圍圈橫跨區域不小,兵線必然長而鬆散,不主要依靠裝甲集群作戰的雄鷹嶺軍容易找到突破口,來回橫跳,想困死很難,遑論圍殲。
若是先下閩喉郡城,兵線逐步推進,壓縮雄鷹嶺軍的生存、活動空間,將其壓迫在半郡之地,大海之邊,料他們也飛不出去。
在劉元和看來,兵指扶風郡應為佯攻,造成敵軍顧此失彼之態,主要精力必須放在圍殲過江雄鷹嶺軍上,拿下申長胥祭旗,為關三刀報仇。
所以,他又令建安郡減少東進攻打高洞縣的兵馬,主力仍南下到榮桑縣、赤狼山一帶,自北線合攻郡城,爭取以最短時間將雄鷹嶺軍壓迫在閩喉郡東、南一帶,進行聚殲。
吳壹氣憤不已,打電話據理力爭,無法說服劉元和,隻得作罷。
青山縣。
清平子、宮疏雨從雄鷹嶺趕到這裡,與返回的趙武、左師丘等人商討對策。看著從閩州府傳回來的情報及各地戰報,雖早有與整個劉藩交手的準備,大家的心情也很沉重。
吳壹一出手就摧毀了過江大橋,打亂了整個大軍的布置與聯係,這是與關三刀交手就有預料之事,有大海為用,暫時還不用擔心,就怕敖家鬨幺蛾子,坐地起價。
現在需要討論的是,觀吳壹用兵,非關三刀之流可比,劉元和打著為關三刀報仇的旗號,舉兵東進,初步估計南線總兵力會超過20萬,如此龐大的兵力,加上其遠超自身的火力,過江之軍如何在這場戰爭中堅持下去,甚至取得勝利,至少要逼劉元和罷兵議和,難度不小。
更重要的一點,是否放棄閩喉郡城,避免陣地鏖戰,儘量與劉藩野外周旋,尋機殲敵。
“以我們現在的火力和兵力,攻打堅固設防的一郡之城極其困難,閩喉郡城既已入手,絕不能輕言放棄。”申長胥第一個站出來發言,也是有感而發。
這次兵入閩喉郡故地,也曾遇到當年舊部舊民,幾乎仍是冷眼相待,議論曰:“當年你們說的那麼好聽,說敗走就敗走,說丟下就丟下,知道我們這些年怎麼過來的嗎?知道死了多少人嗎?”
他無言以對,當時暗自下定決心,再也不會輕易丟下。郡城是閩喉郡的標誌,隻要郡城還在手中,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整個閩喉郡之民都有交代。
申長胥自請鎮守郡城,他要向閩喉郡之民證明自己,再也不會退縮,給當年的敗退、拋棄一個交代,重新挽回民心。
“我讚成申將軍堅守郡城的提議。”宮疏雨站起來,拿著地圖棍走到地圖前,在閩喉郡區域旋過,“我軍過江兵馬,從閩喉郡南往西延伸至石塘縣,往北擴至榮桑縣、赤狼山一帶,以點帶麵,威懾清全郡、長樂郡東南、建安郡,兵力雖分散,戰線卻很長,活動空間很大。與之相對,劉藩為保疆土、後勤不失,兵馬會針對我軍兵線展開布置,自然而然被我們拉長,造成兵力分散,容易尋找戰機,伺機吃敵一部,逐步瓦解敵軍。如果放棄郡城,為了避免被切割圍殲,石塘縣、蒙岡縣、榮桑縣、赤狼山這一圈的前鋒突出部兵馬缺乏支點,同時也要回撤,這樣一來,我軍將全部被壓縮在閩喉郡東、南一帶的狹窄地區,以劉藩現代化力量的推進速度,很快就會集中爆發陣地戰。南齊水師可以為我們提供海上後勤補給線,但不一定會在藩鎮眼皮子底下直接幫我們運兵,以我們的運力,短時間無法撤離幾個軍的兵馬,兵力集中在如此狹小的區域,就算最後我們撤了出來,損失必會非常慘重。堅守郡城,擴展突出部兵線,就算最後守不住,也會拖延一段時間,給我們製造戰機創造條件,以待時變,我們也有更多的時間從容布置,以定是撤是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