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就是個庶吉士嗎,又不是正兒八經的翰林老爺,身份再尊貴能有吉老爺尊貴?”
“你曉得啥!”韓秀峰放下抗風洋燈,坐下解釋道:“榮昌敖家號稱‘敖半縣’,耕讀傳家,書香門第,底蘊說出來嚇死人,彆說我們要以禮相待,就算顧老爺在這兒一樣得對人家客客氣氣。”
“有啥底蘊?”
“人家祖上出了好多大官,晚上吃酒時聽吉老爺說最早能追溯到宋朝,他家有人做過吏部尚書,元朝時有人做過兵部侍郎,做過福建巡按,做過浙江提台!前朝他們家光進士就出了五個,官最大的做到了刑部尚書和山東巡按,秀才、舉人那就更多了。”
潘二大吃一驚,想想又問道:“這些年呢,這些年有沒有出人才?”
韓秀峰笑道:“出了,不出人才還能叫啥書香門第。他是進士,他大伯敖右賢也是進士,道光十六年恩科三甲七十名,同年授綏陽縣知縣。道光十八年,署貴州桐梓縣知縣。道光十九年再任綏陽縣正堂,不過已經仙世了。”
“一門兩進士!”
“現在是一門兩進士,用不了多久可能就是一門三進士。”
潘二追問道:“他家還有舉人?”
“有啊,”韓秀峰揉了揉腿,解釋道:“晚上吃酒時他說他堂弟敖冊賢的學問比他還要好,因為也要在家守孝沒趕上今年的恩科,不過明年春闈一定能趕上,再過幾個月也要來京,不然他也不會租那麼院子。”
“我的乖乖,一家出好幾個進士,真是書香門第!”
“才曉得,所以說人家有底蘊。”韓秀峰拍拍潘二肩膀,感歎道:“我們這輩子沒指望了,但我們的娃不能跟我們一樣,不管將來多窮多難也要砸鍋賣鐵供他們讀書。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不讀書真沒出息。”
“這是自然,”提起這個,潘二禁不住笑道:“四哥,我在信裡跟我爹說了,以後我不跟家裡要錢,他不用再給我錢,隻要供我那兩個娃讀書。要是我那兩個娃能考上秀才,能考上舉人,我潘家不也是書香門第!”
“潘兄,不是潑你冷水,想成為真正的書香門第出一兩個讀書人可不夠,得像榮昌敖家那樣耕讀傳家!說了你不敢相信,他們敖家不管男娃女娃就沒有不識字的,連娶的婆娘都念過幾年書,全知書達理。”
“女娃也要念書?”
“嗯。”
“那麼大一家子,個個念書,要花多少錢!”
“人家個個識字,家裡就有舉人、進士,秀才更多,用不著出去請先生,自己家人就可以教。何況人家有地、有鋪子,在城裡有買賣,也不缺請先生那點銀子。”提到韓秀峰想起另一件事,又喃喃地說:“會館的架子算勉強搭起來了,公賬上的那點銀子也花差不多了,也不曉得顧老爺啥時候能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