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以前曾有王公大臣不會明著收受下屬或請托之人的銀子,於是讓家人開個經營古玩字畫的店鋪,或乾脆開幾間當鋪。擺上一堆不值錢的古玩甚至書畫贗品,讓人家高價去買,或讓人家拿價值連城的古董書畫去當。
不過隻是聽說,從未沒見過,因為現在的官老爺是來者不拒,隻恨彆人送得少,才不會有那些顧慮。
楊清河沒想到今兒個竟遇上一位,心想眼前這位韓老爺十有八九是年少得誌,擔心招人妒忌,所以謹小慎微。
再想到現而今全家老小是有鄉不能回,隻要答應韓老爺的條件不但能把外債還掉,並且不用再為今後的生計犯愁,兩個兒子甚至可以投到韓老爺門下混個前程,頓時雙腿一軟,噗通一聲跪下道:“清河願意,清河願意,謝韓老爺搭救之恩,要不是韓老爺相助,清河全家老小真沒活路了。”
“這是做什麼,起來說話。”韓秀峰示意柱子將他扶起,笑看著他意味深長地說:“楊掌櫃,本官曾做過海安巡檢,署理過泰州州同,還曾做過大半年兩淮運副,對揚州城、大橋鎮、仙女廟、萬福橋等地方熟悉著呢。聽你的口音,本官像是聽著了鄉音,倍感親切,倍感親切啊!”
想到堂兄去年托人捎來的書信中提過的家鄉事,楊清河驚詫地問:“您就是率一千鄉勇在廖家溝東岸擊潰長毛的韓秀峰韓老爺!”
“楊掌櫃,你聽說過我?”
“如雷貫耳,如雷貫耳!”楊清河欣喜若狂,急切地說:“韓老爺,清河正是大橋鎮人!家兄不但見過韓老爺您,還帶村裡青壯過河去東岸幫您修過營寨。家兄在書信中說,要不是韓老爺您差人去提醒,我大橋鎮的士紳百姓早被長毛給一鍋端了!”
韓秀峰倍感意外,下意識問:“你兄長曾率青壯幫我修過營寨,這麼說你兄長是讀書人?”
“家兄楊清湖,乃我甘泉生員,鬨長毛前一直在鎮上的春江書院執教,現而今寓居泰州。”
堅守萬福橋頭那幾天,出糧出人協防的大橋鎮士紳多了,並且事情已過去好幾年,韓秀峰是一個也記不得,但還是笑道:“哎呦,真是巧了,沒曾想你我竟有這淵源!楊掌櫃,京畿這一帶現如今有你不少同鄉,涿州州判王千裡王老爺便是泰州人,分守永定河兩岸汛地的泰州籍武官更多,回頭有機會介紹你們認識認識。”
“竟有這麼多同鄉,韓老爺,要不是您告訴清河,清河還真不知道。”
韓秀峰正準備開口,外麵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回頭一看,原來是富貴和小山東找來了。
“四爺,二爺和弟妹接著了!守門的那幾個孫子瞎了狗眼,竟想變著法兒要錢,也不去打聽打聽我富貴以前是做什麼的,我在城門口收稅的時候,他們還不曉得在哪兒要飯呢!”富貴眉飛色舞地顯擺道。
“後來呢?”韓秀峰笑問道。
“被我揍得哭爹喊娘,還把現在的那個幫辦委員喊來幫他們做主,結果一見著我,再聽說弟妹是您的家眷,嚇得立馬賠罪。”
“四爺,彆看那些稅吏平日裡耀武揚威,可他們敢得罪誰也不敢得罪您這位小軍機!”小山東也忍不住笑道。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楊清河猛然意識到曾在揚州老家做過官殺過長毛的韓老爺,現而今竟是“小軍機”,頓時大吃一驚,禁不住往後退了幾步。
韓秀峰急著回去看妻兒,沒工夫再跟楊清河“敘舊”,指指楊清河笑道:“富爺,這位是楊清河楊掌櫃,我打算盤下這‘厚誼堂’,盤下之後打算請楊掌櫃接著做掌櫃,你和柱子幫我跟楊掌櫃談談,談妥之後立個契約。”
富貴實在想不通韓老爺為何要盤下這店鋪,但還是拱手道:“行,這事交給我。”
……
繞了一大圈回到新家,進城時聽富貴說韓四做上了“小軍機”的費二爺激動不已,一直從前廳跟到內宅,邊走邊追問這官升的咋這麼快!
琴兒也很高興,不過不是因為娃他爹做上了“小軍機”,而是一家人又團聚了。事實上她也不知道“小軍機”究竟是做啥子的,正同翠花、任鈺兒忙著收拾曾經住過幾天的屋子。
小家夥更高興,不過同樣不是因為他爹做上了“小軍機”,而是因為這個曾經來過的地方比固安好,院子裡有假山,有涼亭,外麵更是比祖家場那個村子熱鬨。
大頭則追著問他的差事咋辦,因為吳廷棟就準了他十天假。
“急啥急,差事的事我正在幫你想辦法。至於吳大人那邊……不用擔心,早幾天回去晚幾天回去不會有事的。”
大頭腦殼雖不好使,但很清楚營裡的規矩,忐忑地問:“真不會有事?”
不等韓秀峰開口,費二爺便忍俊不禁地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以前你四哥要看他吳廷棟的臉色,但現而今你四哥做上了‘小軍機’,他吳廷棟得看你四哥的臉色。晚幾天回營咋了,就算晚兩三個月,他吳廷棟也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哈哈哈!“
“那我就不回去了,對了四哥,小軍機是啥官,你不是調通政司做參議了嗎,咋又換衙門?”
“這事說來話長,一時半會兒也說不明白,回頭再跟你細說。”韓秀峰擔心正在爬假山的兒子摔著,一直守在下麵盯著,實在懶得跟他解釋,因為解釋半天也不一定能解釋明白。
“那我和翠花晚上住哪兒?”大頭又沒心沒肺地問。
“這不是廢話嗎,不住這兒你們兩口子還能住哪兒?”
“行,我先去挑間房。”
太陽都快落山了,大頭打定主意明天一早再陪翠花“回娘家”,就這麼興高采烈地去幫著收拾他和翠花晚上住的屋。
費二爺正準備問問這“小軍機”究竟是咋做上的,敖冊賢在溫掌櫃的陪同下,帶著段大章曾經的幕友王乃增登門拜訪。隨行的兩個家人,竟都提著食盒,甚至連酒都準備了,說是祝賀喬遷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