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由於倭寇對俞大猷恨之入骨,為了防止倭寇趁火打劫,俞大猷提前發動了兩次下手極狠的清剿行動,至少把方圓三十裡的倭寇都打跑了。
這二百名精兵,很多都是跟隨俞大猷多年,被俞大猷親自訓練出來的,雖然不算高手,但戰鬥力也很強悍。
何況,既然師父明確指出了伏擊地點,距離移動營地又不遠,就有很多文章可做了。
和倭寇打仗,是很難建立起特彆固定的營地的,因為倭寇本身就流動性極強,因此專門和倭寇打仗的部隊,其營地也是移動且分散的。
要命的是,在沿海地帶作戰,騎兵是很受限製的,路況不好,而且大明的騎兵又不富裕,還得留著在北方和遊牧民族打仗呢。
所以俞大猷手下的騎兵極少,隻能用作通訊兵,主力都是以步兵為主。
十裡八裡的路,在騎兵眼裡就是眨眼之間的事兒,但對於步兵來說,那是需要急行軍的,不但耗時間,真跑到了,也是上氣不接下氣了,很容易被人家以逸待勞。
這也是為何沿海明軍明明總數量遠超倭寇,但真正一打起仗來,往往都是數量接近,並不能形成太大人數優勢的原因。
俞大猷前腳出營不久,就有緊急軍情來報,一夥倭寇自海上來犯,正在西麵十裡外燒殺搶掠,據說人數不少。
留守的副將猶豫一下,還是命令部隊出擊,去打倭寇,同時派傳令兵去通知附近其他營地,一起支援。
俞大猷的隊伍行進了八裡路了,走到了一片草木茂盛,人煙稀少之地。過了這裡,再往前走不遠就是官道了。
俞大猷騎在馬上,目光掃視著周圍的灌木高草,淡淡一笑:“弓箭準備!”
這二百名士兵個個腰帶長刀,斜背弓箭,聽見命令,立刻摘弓搭箭。俞大猷也不管灌木叢中是否真有埋伏,指著有可能藏人的地方下令。
“灌木草叢,凡是看不透的地方,給我射!”
士兵們一愣,這是乾什麼?但軍令如山,他們立刻彎弓搭箭,對準那些看不清楚的所在,就是一輪齊射。
幾聲慘叫響起,灌木草叢中頓時衝出很多人來。此時俞大猷的隊伍距離埋伏之地還要百步之遙,埋伏的人做夢也沒想到他們會忽然放箭,難道是我們藏得不夠好嗎?
見有人衝出來,士兵們也大吃了一驚,但他們都是身經百戰的,不待俞大猷下令,自然就飛速地再次挽弓,又是一片箭雨射出!
衝鋒的人群揮舞刀劍格擋箭矢,但武功略差的格擋不及,再次倒下了好幾個。蕭芹臉色鐵青,伸手抓住一支箭,甩手飛了回去,竟然比強弓射的還要快幾分!
羽箭帶著呼嘯聲,直奔俞大猷的馬射來,蕭芹沒打算射俞大猷,因為他知道,距離這麼遠,自己甩的箭不可能威脅到俞大猷,但馬就不同了。
馬的目標大,動作慢,俞大猷手裡又沒有長兵器能上護人,下護馬。蕭芹要看看俞大猷的應對能力,從而在真正交手之前對俞大猷有更多的了解。
俞大猷伸手從離自己最近的士兵背後的箭囊裡抽出一支箭來,來不及取弓,同樣甩手飛出!
蕭芹先出手,但距離遠,俞大猷後出手,但距離近,兩人的箭在馬身前三步遠的地方撞在一起,哢嚓一聲,雙雙折斷!
蕭芹暗暗點頭,自己的箭飛得遠,俞大猷的箭飛得近,同時折斷,說明俞大猷的內力遜自己半籌。但自己是射馬,俞大猷是射自己的箭,這份準度,卻比自己要高半籌!
百步之遙,三箭之地,轉眼三箭射完,白蓮教眾也已經衝到麵前,二百士兵將手中長弓一起拋在地上,反手抽出腰刀,撲向瘋狂衝上來的對手。
白蓮教此次下了血本,將附近分壇能召集來的信徒儘數收攏,湊齊了這二百多人,剛才四輪箭雨(埋伏時還多挨了一輪)射死了五十多人,此時雙方人數接近,幾乎是一對一的慘烈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