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就該掌嘴!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讀書人身份清貴,人人向往,何須強製分類立戶?”蕭風繼續笑問:“那大明何以不設立商戶呢?士農工商,商人總不是身份清貴吧?”大明其實是有商戶的,但僅限鹽商,鹽商之外的,不管生意做得多大,仍歸於民戶,並不單獨立戶。
嚴嵩覺得蕭風今天腦子有點慢:“商人雖不清貴,卻可嬌妻美妾,廣屋華服,不用強製,自然有人趨之若鶩!”蕭風點點頭:“按嚴大人所說,凡是需要強製分類立戶的,都是沒什麼好處的職業,對嗎?”嚴嵩頓時語塞。
這話其實絕對沒錯,但不能這麼說。類似賤籍,例如丐戶、樂戶,那都是有罪被強製的。
但軍戶和匠戶那屬於良籍,是好人來的。朝堂上不少大臣就是軍戶和匠戶出身,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
嚴嵩要說這兩個職業不好,是很得罪人的。蕭風看著張口結舌的嚴嵩,轉向群臣,大聲道。
“軍戶和匠戶,是良籍,和讀書人一樣,是朝廷棟梁。既然如此,為何需要強製分類征用呢?”是啊,為什麼呢?
大家麵麵相覷,心裡清楚,卻都不敢說。因為沒好處啊!光頂著個良籍的帽子,其實過得甚至都不如賤籍的人!
一乾就是一輩子,又看不見前途,誰還能積極上進?
“戶籍分類不是不行,對有罪的人分入賤籍,也沒有錯,但要給人希望!問題的關鍵在於,如果一個人一出生,就已經失去了前途和希望,那這個人就不會有動力好好乾!”嚴嵩咳嗽一聲:“蕭大人,凡是良籍,都是允許讀書科舉的。中了舉人,就可以改本人的戶籍,官至三品,就可以改全家的戶籍,怎能說沒有希望?”蕭風笑道:“軍戶和匠戶的孩子,一出生幾乎就注定了身份,從小是讀書的多,還是學打仗和手藝的多?指望讀書改變命運,對他們來說,要比民戶的孩子不公平得多。張侍郎,你說是不是?”張居正就是軍戶出身,對此感同身受,被蕭風一句話勾起心酸,幾乎落下淚來。
“蕭大人所言極是。下官家中為軍戶,親戚朋友也多為軍戶,同齡人中,幾乎無人走讀書科舉之路。下官的祖父因在遼王帳下當一等侍衛,收入比普通軍戶高些,故而有餘力供家父讀書科舉。家父中了秀才,但始終沒能中舉,因此將希望寄托於下官身上。下官自幼又有些聰慧之名,才得以讀書科舉。下官十二歲中了秀才,十五歲中了舉人,脫了軍籍,全家大喜若狂,指望下官能再接再厲,為全家脫籍。祖父多喝了幾杯酒,跟侍衛朋友們吹噓自己的孫子有出息,將來全家脫籍有望,卻被人傳到了遼王世子的耳朵裡。遼王世子將祖父召去,以為他賀喜為名,讓人拿酒給祖父喝。一壇又一壇,祖父後來喝到吐血,遼王世子仍命他繼續喝。祖父是被人抬回家裡的,當晚就去世了。下官蒙朝廷賞識,萬歲天恩,如今忝居三品,今年為全家脫了軍籍。隻是祖父他,卻等不到了……”朝堂中人人低頭,遼王此時尚在,雖無實權,在封地也是一手遮天的。
張居正想來是心中苦極,才會說出這等往事。嘉靖默然不語,嚴嵩則質問道:“軍戶也有晉升之路,隻需奮勇殺敵,自然不愁前程。而且還有武科可考,難道一定要讀書走文科舉才行嗎?”嚴嵩說的武科,就是武科舉了。
武科舉一直存在,隻是從宋到明,武科地位一直極低,甚至一度都被取消了。
一直到土木堡之變,戰神明英宗一戰葬送了大明幾乎全部的武將精英,實在是無人可用了,才不得不重啟武科舉。
但在重文輕武的情緒下,武科的選拔方式依舊很奇葩,首先是要紙上談兵,謀略策論占大頭,至於武藝如何,占分數並不高。
關鍵是即使中舉,社會地位也不會有太大改善,即使得了前幾名,最多也就是當個中下層軍官罷了。
有個真實的案例,一個孩子從小就喜歡舞槍弄棒,也喜歡閱讀兵書。祖父覺得自己孫子文武全才,寄予厚望。
這個孩子也非常努力,考上了舉人,但是多次會試都考不上進士。無奈之下,他參加了武舉考試,結果就拿了狀元!
他歡天喜地回家報喜,卻被祖父臭罵一頓:“沒出息的東西,一個武狀元有什麼可高興的?最多是去當個小軍官!你給我安心在家讀書,繼續考進士!記住,出去不許跟彆人說你考武科的事兒,你是文舉人,人家本來很尊重你的,一說考了武科,全家跟著你丟人!”這個案例極其真實地反應了當時的情況:武狀元不如文舉人!
這種情況下指望武科選拔將才,簡直是癡人說夢。所以蕭風笑了笑:“不經文科舉而當大官的軍戶,不知今天在場的可有嗎?”眾人互相看看,沒一個人說話的。
其實今天在場的高官中,軍戶還有一個,就是高拱。但和張居正一樣,都是通過科舉考上進士才當上的高官。
沒經過科舉能當大官的,一般都是像戚繼光這樣,靠祖上恩蔭直接當將軍,然後再立大功才行。
但這些恩蔭大多是朱棣搶皇位時封的,現在的軍戶可沒有這麼好的機會了,打一輩子仗,能弄個遊擊將軍就算到頂了。
而真正能當各地總兵、督撫乃至兵部尚書的,沒有一個是大頭兵出身的,幾乎都是科舉出身或恩蔭出身。
蕭風見眾人不語,再次發問:“不經科舉,而當大官的匠戶,不知各位可知道有誰嗎?”眾人更加搖頭,這個更是不問可知。
軍戶雖然機會渺茫,畢竟還能靠搏命換功名。匠戶?不經科舉當什麼官?
你就是鎧甲打造得再好,刀槍打造得再鋒利,也不過是個巧匠罷了。多給幾個工錢,最多進巧匠堂吃份皇糧也就算了,還想當官?
這不是做夢嗎?嘉靖終於開口了:“師弟,黎民百姓,各司其職,朝廷有章可循,對朝廷難道不是好事嗎?”嘉靖關心的並不是張居正這樣的個體,個體有沒有受到公平對待,對皇帝來說屁事兒都不算。
嘉靖關心的終極問題,仍然是大明國運。蕭風自然知道這一點:“萬歲,這世上眾人,千差萬彆。比如張居正,雖出身匠戶,但是個讀書的天才。可能也有個軍戶或民戶,天生不擅長打仗和讀書,但卻心靈手巧,能成為一代魯班。但他因為出身,卻不太可能成長起來,反而變成一個蹩腳的士兵,毫無戰力。人才錯配,莫過於此。這就像大明派一萬工匠去和敵人打仗,派一萬士兵來打造兵器,同樣是兩萬人,必將一敗塗地。這難道不是削弱大明戰力,有損大明國運之事嗎?”這個道理很清晰,嘉靖也不能不認可:“那師弟之意,難道竟是要取消戶籍分類嗎?這恐怕……”蕭風也知道,現在想一下子取消戶籍分類,動作過大,用力過猛,肯定會引起激烈的反抗,因此決定先溫柔一點,再慢慢推進。
“倒也不必如此,隻需更加靈活寬鬆即可。前麵嚴大人說過,文戶和商戶不需單設,是因為有名有利。隻要能讓軍戶和匠戶們也看到前途,看到希望,即使放鬆約束,同樣不愁無人可用。”嚴嵩冷冷道:“難道蕭大人,是要讓軍戶和匠戶們直接當官嗎?”蕭風搖搖頭:“嚴大人,請問科舉製度,所為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