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很快,轉眼三個月就過去了,這天青玄將負責糧食儲存的青鳥叫到會議室裡。 青鳥是後廚隊的隊長,但是廚房也就飯點安排人做吃的,其它時間都不忙, 所以青鳥還有一個工作就是負責糧食儲存。 平時隨時檢查倉庫中是否發潮,糧食是否發黴,也負責糧食的取用,及獎勵的分發。 “青鳥大嬸,我們今年的糧食應該有剩餘吧?”青玄問道。 “首領,我們的糧食確實有很多的剩餘,自從可以用牛來耕地之後,節省了很多勞力,我們又開墾出了很多荒地。”青鳥回道。 現在部落裡一共有七頭成年的耕牛,一開始養的那兩頭小牛犢子三歲多了,都生了一個小牛了,估計明年也可以耕地了。 其它的幾頭都是這幾年陸陸續續的用同樣的方法從野外抓來的。 都是從小穿了鼻孔的,隨便一個人在前麵拉著,就能用來耕地了。 “嗯,現在通往碧海部落的路也修通了,路上好走了很多,不僅縮短了趕路時間,而且也能帶上更多的貨物交易了。”青玄意味深長的說道。 “首領,我們是要加大和他們的海鮮交易量嗎?”青鳥問道。 “對,今年的糧食已經收割了,有很多剩餘,馬上就要到冬天了,這麼多糧食放也沒什麼意思,就用它們來多換取一些海鮮回來吧。” 以前換回來的海鮮吃不了幾天就沒了,路途不方便攜帶,所以每一次量都不多。 “以後除了冬季,這種交易活動頻繁一點,由以前的一個月一次,縮短到半個月吧。”青玄接著說道。 青鳥有點疑惑,但也沒說什麼,反正首領這麼久以來做得決定都是對的。 …… 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三個月,馬上就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年終總結大會。 今年,青玄一如既往的對部落的人員進行獎懲,選舉“勞模”等等。 第一年的“勞模”是建築隊的石竹。 第二年的“勞模”是種植隊的青菜。 第三年的“勞模”是石狼。 今年的“勞模”又是種植隊的青菜。 要不是去年石狼太拚命,說不定去年的“勞模”也是青菜,自從耕牛投入使用,青菜這近三年一到農閒就開荒,硬生生的又將部落的田地麵積翻了一倍。 自從狩獵隊解散後,石狼就無所事事了,都是哪裡忙碌就去哪裡幫一下忙,平時閒時就帶著兩個兒子進山狩獵。 打來的獵物也全部上交給了部落,去年他打獵發現牛群,召集人誘捕了三四頭半大的牛,獵殺了一頭成年牛。 現在部落青壯多了,隻要把野牛喂熟,那半大的牛能讓人群接近就能抓到,抓捕過程也沒什麼損失,就一個隊員被蹬腿的牛給踹了一腳,休養了一段時間後就好了。 再加上去年石狼是起早貪黑的去耕地。 可以說是哪裡需要就去哪裡,硬生生的在他還有些勞力的時候拿下了去年的“勞模”稱號。 石狼為了這個榮譽也是拚了,一整年都沒休息,就為了奪下一份榮譽。這也主要第二年的“豐獵”節,他的成績還不如第一年,完全看不到希望。 所以去年他換了目標,四十二歲的石狼硬生生的拚搏一整年,才將榮譽拿到手。 青玄當時還問他為什麼這麼拚,石狼說:“他這輩子的願望就是完成父親的遺願,壯大部落,但是部落壯大了,他卻沒發揮多大的作用,心裡既高興又有遺憾。” “所以無論如何他也要取得一個榮譽,拿到那個獎牌,證明他石狼也是對部落有過貢獻的人。” 對於他的想法,青玄很難理解。 等一切完成後,青玄才宣布道:“今年的總結大會就到這裡了。” “接下來我宣布一個決定,從明年開始,我將按照功勞以及接下來的表現將部落裡的土地和養殖的家畜陸陸續續的分到大家手中。” “也就是說以後我們不用繼續吃大鍋飯了,以後大家有自己的土地,自己的家畜,可以在自己的家裡做吃的了。” 石狼說道:“首領這會不會不妥,我們這麼多年都是在一起吃的。” 建築隊的石竹也說道:“是啊,首領,我平時都是負責部落的建築這些,這以後我要去種地了,就沒時間搞建築了。” …… 青玄等大家都將疑惑說完之後,才開口說道:“以前大家吃大鍋飯,那是人少,但是現在不行了。” 青木疑惑的問道:“怎麼不行了?沒什麼問題啊?” 青玄反問道:“難道大家沒發現,部落裡很多人的積極性都不高嗎?” “大家在一起吃大鍋飯,種的東西要上交部落統一分配,狩獵打到的東西要上交部落統一分配,一切都是部落的,不屬於自己。” “所以即使山上獵物很多,但自從狩獵隊解散後,除了少數幾人外,還有人去打獵嗎?就因為就算打到也不是自己的,所以大家都不想去乾白費力氣的事。” “田裡種植的也是部落的,反正自己能吃飽,乾多乾少都一樣,許多人都變得懶洋洋的了。” “要不是年終會進行懲處,這樣的人肯定會更多。” 青玄說完,大家仔細的想了想,還真的是這樣,除了少數想爭“勞模”的,大多數人的積極性都不是很高。 基本都是完成自己的任務就行了,以前的時候還會去幫助其它人,現在越來越少了。 就算有獎勵,也隻是讓大家的積極性保持了一兩年,在能吃飽的情況下,誰還在乎那點獎勵。 這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啊,長久下去,那這種風氣肯定越來越嚴重啊。 石狼也意識到了問題所在,但還是有疑惑:“首領,將土地和家畜分給每家每戶,就能提高他們的積極性了嗎?” 青玄肯定的說道:“怎麼不能?分給大家後收獲大部分都是自己的。以後他們要想不餓肚子,就要去勞作,要想多收獲就要更努力。” 石狼也認同道:“確實啊,付出多少勞動收獲多少東西,要想過得更好,積極性可不就提高了” () 。
第61章 從“公有”走向“私有”(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