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代天牧民(1 / 2)

寧頌 綠毛臭豆腐 7094 字 5個月前

楊花十幾過興堤,回望淮水路已迷。故國興衰成往事,時聽柳岸鷓鴣啼。

泗州郡因為坐落於大虞皇朝的東南方因此每年雨水充沛,氣候濕潤且溫暖。

同時泗州郡各處土地也極為平整,且麵積極廣,泗州郡的地理概括起來就是一山兩水七分地。

所以泗州郡也被外人稱為碧沃之地。也正因此泗州郡此地物產豐饒,特彆是這裡的糧食作物極為豐富。

而其中尤以水稻最為天下人所熟知。不過除了物產豐饒之外泗州郡又因為卡在了大虞皇朝的南北分界帶上,從而也成為了大虞皇朝的商貿重地。

每年南來北往的商賈們全部都會從各地遠道而來在泗州郡進行貨物買賣。

可也正是因為泗州郡這種得天獨厚的優勢卻也給泗州郡帶來了巨大的賦稅壓力。

大虞皇朝每年從泗州郡征收的賦稅就要比北方數個州的賦稅都多。其實大虞皇朝之所以會對泗州郡征收如此重的稅除了它的經濟發達物產豐饒之外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而論起這個原因就得說道大虞皇朝當初的立國。其實在大虞皇朝之前天下還是屬於大興皇朝的。

如今大興皇朝已經沒有人再提,但是曾經的大興皇朝可是疆域比之大虞皇朝還要廣闊的超強皇朝。

當初在大興皇朝統治時期草原部族一半的疆域都是屬於大興皇朝的。而且當初草原上有一大半的部族都是臣服於大興皇朝的。

而如今被草原用來稱呼所有部族共同首領的天可汗這個詞也是當初他們用來稱呼大興皇帝的。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當初的大興皇朝無論在疆域,人口,經濟,文化,武力任何一個領域都可以輕鬆碾壓如今的大虞皇朝。

不過自古以來盛極必衰,如此強盛的大興皇朝卻隻存在了短短三十多年。

最終大興皇朝隻經曆了兩任皇帝,成功地成為了華夏曆史上第二個二世而亡的皇朝。

不過雖然大興皇朝存續的時間非常的短,但是在這短短三十多年間大興皇朝卻是大興土木為整個天下建立了大量的基礎設施。

也正是因此在大虞皇朝建立初期才會有人說大興跌倒大虞吃飽。可以說如今繁盛的大虞皇朝在很大程度上是繼承了大興皇朝的遺產。

而在那個時候大興皇朝的南方還是煙瘴四溢,毒蟲猛獸橫行之地。在大興皇朝之前泗州郡在朝廷的眼中隻是蠻荒之地。

當時泗州郡可是朝廷流放欽犯的熱門地區。據史書記載當時被流放到泗州郡的欽犯存活率不會超過四成。

當時的泗州郡可以說是個十足的羈縻之地。不過當大興皇朝建立之後大興的開國興高祖立刻就將南方定為了重點開發之地。

在他和他兒子興順帝的共同努力下包括泗州郡在內的南方諸地全部都得到了大力的開發。

而當初的興順帝為了遊覽自己大力開發的南方甚至不惜修建了一條貫通南北的渠水。

當渠水修建好了之後興順帝便乘船南下遊覽。也正是因為他和他父親興高祖的大興土木導致整個天下怨聲載道。

因此百姓們才會揭竿而起,最終強大的大興皇朝最終倒在了百姓的聲討之下。

而當時大興皇朝覆滅時興順帝就是躲在了泗州郡的行宮之中。當時大虞皇朝的高祖皇帝帶兵將泗州郡團團圍住要求興順帝出城投降。

可沒想到當時的泗州郡守竟然聽從興順帝的命令帶領泗州郡的百姓抵死不降。

最終大虞高祖皇帝帶兵整整打了一個多月才成功攻克泗州郡城。不過雖然他成功地攻克了泗州郡但是最終興順帝竟然在自己的行宮中自焚而死。

並且當時的泗州郡守也帶著全家老小一同跟隨興順帝自焚而亡。更加令大虞高祖皇帝氣憤的是當大軍進入泗州郡城中時城中有一般的百姓選擇了自刎殉國。

而剩餘活下來的泗州郡城的百姓最終不足一百戶。可以說整個泗州郡城基本上已經沒人了。

麵對這種情況盛怒的大虞高祖皇帝直接下令將泗州郡城剩餘的所有百姓全部都貶為賤籍,並且以後泗州郡的稅收比其他地區高出三倍。

雖然後來的泗州郡百姓並不都是那剩餘一百戶的後代,但是由於這個法令乃是大虞高祖皇帝所頒布的,因此這可以算得上祖宗成法因此後世的皇帝無一人敢該這道法令。

也因此整個泗州郡的稅收都是其他地方的三倍。不過後世的皇帝也擔心這條因大虞高祖皇帝一怒之下頒布的法令會影響到皇室的威名因此之後的皇帝又補充了一條法令:凡泗州郡內凡士農工商者皆兩年交稅一次。

如此一來雖然泗州郡內的稅收依然是大虞皇朝其他的地區的三倍,但是他們卻是兩年一交。

因此即便他們的稅收折算後還是比其他的地區多,但是卻也不是多到百姓無法承受的地步。

這樣一來後世的皇帝雖然沒有改動高祖皇帝的法令,又為百姓減少了負擔同時有能以此震懾天下讓百姓知道與大虞皇朝作對的下場。

此時李毅和穆君合兩人已經快馬加鞭趕到了泗州郡城外三十裡。這一路的顛簸讓李毅和穆君合這兩個體魄健壯的漢子都有些吃不消了。

“師兄我們這一路快馬加鞭應該比草原部族的大軍快上很多了。”滿臉風塵的李毅疲憊地半趴在馬背上說道。

原本他認為自己之前在草原上騎著戰馬狂奔已經是很累了,但是今天他才知道原來在草原上騎著戰馬狂奔要比在大虞皇朝的腹地起碼輕鬆得多。

畢竟這他們這一路上經過的地方除了平原還有部分丘陵地帶。在這些地方騎馬相對於在廣袤的草原騎馬要顛簸得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