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對李世民的話也頗為讚同:“你們畢竟不是我大漢的皇帝。
僅從史書中得出結論未免有失偏頗。
父皇當年之所以要殺晁錯也是因為出於多方麵因素的考量。
首先就有一部分是李世民剛剛提到的原因。
父皇他是想借天下大義逼迫藩王退兵,隻是最後沒有如願罷了。
再者就是晁錯這人性格上也有些問題。
用你們後世的話說就是智商雖高,但情商極低吧。
他是父皇做太子時候的老師,父皇登基之後自然更為倚重他。
他這個人極有能力不假,但是心直口快說話口無遮攔。
上到三公下到小吏,凡是跟他意見相左的人他統統都懟個遍。
這也就導致他在朝堂上沒有一個盟友,甚至都是他的敵人。
父皇當年被袁盎等人給力諫,迫不得已之下隻能下令處死晁錯。
原本父皇是打算隻要有人向晁錯求情就順水推舟的放過他。
沒想到滿朝文武聽到此消息無不拍手稱快,竟然沒有一個人向他求情。
父皇無奈之下也不能收回成名,隻能依言判了晁錯腰斬之刑。
七國之亂平定之後,父皇雖然覺得愧對晁錯,奈何他是九五之尊的身份也不好再為其翻案。
於是父皇隻能在臨終前將此事托付給了朕,這才有了朕為晁錯平反一事。”
其實劉徹還有一點沒說出來。
那就是當時劉啟在麵對藩王叛亂的時候確實是慌了手腳。
要不然僅僅靠袁盎等人根本左右不了他的判斷。
朱祁鈺點點頭道:“如此說來這事倒也不能全部賴在漢景帝的身上。
雖然他確實有些寡恩,但這也跟晁錯自己脫不了乾係。”
秦始皇也說道:“原本麵對這個局麵,晁錯隻需要拿出應對藩王大軍的對策來即可活命。
奈何他雖然精通於政事,但是對軍事卻一竅不通。
可惜他晁錯也算是一位賢才,就這麼稀裡糊塗的送了性命。”
楊堅補充道:“其實晁錯之所以有這種下場,還和他性格有些優柔寡斷有關吧。
其實既然他已經準備好做個孤臣了,那就應該做到底。
害死他的元凶袁盎因為早年間政見和他不一致,早就算是他的死敵了。
更何況袁盎曾經做過很久的吳國丞相,晁錯料定他和劉濞有過私下的勾結。
原本隻要抓著這一點就能將袁盎置於死地。
可晁錯僅僅因為手下的丞史的反對就打消了這個想法。
最後被袁盎先下手為強,聯合了一幫人到劉啟那兒參了他一本。
要是能提前解決掉袁盎,晁錯也不至於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了。”
任小天擺擺手道:“先不糾結晁錯到底是因為什麼被殺的了。
還好我這次選擇拉過來的是七國之亂剛剛爆發時的劉啟。
不管晁錯到底是因何而死,現在總有機會保住他的性命的。”
任小天話音剛落,院門處便傳來了急促的拍門聲。
劉徹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道:“朕去開門吧。”
想到劉啟是劉徹的父親,任小天也沒什麼反對意見。
劉徹快步來到院門處拉開了門閂。
門外站著的正是他的父皇劉啟。
現在的劉啟正值壯年,與劉徹記憶中垂垂老矣的父皇完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