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三易回河(1 / 2)

“難道朕也要將黃河上遊改為牧場才能挽救黃河?”

趙匡胤聽完之後皺著眉頭喃喃說道。

任小天失笑道:“那哪來得及啊。

穩固水土那可是一項長期的工作。

不是說三五十年就能見到成效的。

再說了,現在黃河上遊也不是你們大宋的領土範圍呢啊。

起碼你也得把西夏給平定了之後才能說改善黃河上遊的水土吧?”

現在的黨項人雖然還沒建立西夏,但卻與一國彆無二致。

趙匡胤若是想將黃河上遊種滿植被,那也得問黨項人同不同意。

要知道黨項人向來與宋朝不和。

日後還與遼國組成聯盟共同襲擾宋朝邊境。

趙匡胤苦澀道:“的確如小天你說的一般。

那難道朕就隻能坐視黃河水患不管了嗎?

將來若是水淹汴京朕又當如何呢?”

任小天微微搖頭道:“其實老趙你心裡也早就動了遷都的心思了吧?”

趙匡胤猛然抬頭道:“小天你連這都知道?”

趙匡胤承襲了後周的政治遺產,那就必然要在開封定都才能突顯他的皇位合法性。

但後晉被契丹攻破開封滅亡的過往曆曆在目。

為了防備契丹,趙匡胤不得不在開封周圍駐守幾十萬大軍拱衛京師安全。

因此還引出了給朝廷財政帶來沉重負擔的冗兵遺患。

且開封地處平原,無險可守的事實趙匡胤也再清楚不過。

這些年他也確實是動了不少次遷都的心思。

長安雖是隋唐舊都,可如今河道荒廢、漕運艱難早已不是京城的首選之地。

相比之下洛陽雖漕運不如開封便利,但地勢上更具有天險優勢。

南有嵩嶽,東有虎牢、成皋,西控函穀。

可謂是河山共戴,形勢甲於天下。

為此趙匡胤不惜數次前往洛陽實地考察,就是想探究洛陽是否可為京師。

然而這些都因為一個人的強烈拒絕而被迫沒有成行。

這個人就是趙匡胤的三弟,晉王趙光義。

趙光義在開封經營多年,自然是不想輕易的離開。

況且他心中還有自己的小九九。

他反對趙匡胤遷都的理由也十分的合理。

洛陽毀於唐末亂世,若要遷都勢必要勞民傷財重建都城。

趙匡胤曾向他解釋說是要借助洛陽的天險來消除冗兵之禍。

不想趙光義直接援引一句在國家之守,在德不在險(有德行的人,不在於險要的地勢)把趙匡胤給堵了回去。

趙光義都把話說成這樣了趙匡胤若還是執意遷都,那不就成了無德之人?

再加上當時朝中百官的反對,遷都之事就這麼擱置了。

後來燭影斧聲發生,趙光義登基為帝。

他更是對遷都一事絕口不提。

任小天說道:“其實遷都倒也沒有那麼重要。

尤其是你現在決意與契丹一戰。

若是這樣能被契丹打到都城之下,那你們大宋也沒什麼存在的必要了。

至於你擔憂的冗兵一事,真與契丹打起來我怕你還嫌兵力不夠用呢。

遷都洛陽確實是勞民傷財,畢竟重建一座首都要花不少銀錢。

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即便你遷都了洛陽。

那也還是在黃河附近,黃河決堤一樣逃不掉。

所以你即便打定主意要遷都,洛陽也未必就是一個好的選擇。”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