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兵之後,皇帝賞賜將士宴席,同時也在行宮中賜宴,揚州、金陵兩地命官皆聚於此,皇帝也暫時放下九五之尊的架子,與臣子談笑玩樂,敬酒聲盈耳不絕。
林黛玉坐在皇子之中,麵前擺著美酒、美食,她獨絲毫不受外界熱鬨所擾,兀自思索。
忽然聽到康熙中氣十足道:“朕不勝酒力,甄愛卿的麵子又不可不給。老四,你過來替朕喝了這酒。”
滿殿的目光全集中在了四貝勒身上。
眾官員雖然是地方官,消息卻沒有不靈通的,對皇族可謂了如指掌。皇阿哥二十幾個,皇上自然有所偏愛,他亦從不遮掩。
皇上最愛太子,親手教養長大,太子乃國之儲君;其次直郡王,十八歲便上過戰場,智勇雙全,不過他這回南巡沒跟來;誠郡王胤祉文武雙全,陛下極為喜愛;然後便是素來靈巧聰慧的八貝勒、年幼可愛的十三、十四阿哥。
至於四貝勒可是眾所周知的不討聖上喜歡,去年那事兒曆曆在目:葛爾丹被滅,陛下冊封諸皇子,封了直郡王、誠郡王,明明四貝勒比誠郡王隻小一歲,偏他是貝勒。不光如此,他還將四貝勒與坡腳的邊緣人七貝勒放在一起評論,說“胤禛為人輕率,胤祐為人魯鈍”,這就足以說明四貝勒在他心中的地位了。
雖然皇上早就立了太子,但隨著其他皇子年紀漸長,而且個個單提出來都是龍章鳳姿,英武不凡,朝裡大臣起小心思的不少,許多人暗地裡站了隊,基本上沒人看好四貝勒。他太不受寵了,以至於許多人將他與七貝勒歸為一類,性情、資質被皇上親手蓋章的差。
像今日這種在朝臣麵前露臉,替皇上喝酒的好差事本來要麼是太子、要麼是直郡王、誠郡王,突然皇上點名了四貝勒,眾人都均感奇怪,暗暗思索。
若是這事放在兩天前,四貝勒一定與有榮焉,現在他隻想敲醒親爹讓他收回成命,但他隻能站在林黛玉身後充當小太監背景板,眼睜睜地看著她過去了。
其實胤禛多慮了,林黛玉好歹是書香世家教養出的,雖然不會騎馬射箭,但她從小熟讀四書,論文采絕不輸男子。她鎮定精神,來到康熙麵前,禮儀絲毫不差,說話句句妥帖,喝酒也毫不含糊,溫文爾雅的模樣很容易讓人心生好感。
江南文氣重,官員們也染得喜愛吟詩作賦,有求作詩的,這不難,林黛玉不假思索,按男子語氣,以今日閱兵為題,行雲流水般作了一首長詩。
她博覽群書,很有詩才,比著康熙的喜好,將校場眾將士雄姿威壯一陣吹噓,最後還展望了一番皇上禦駕親征大滅賊寇的勝景,一通詞藻華美的吹噓,還未停筆,便惹來眾人注目,大聲叫好。
康熙是個驍勇善戰的皇帝,半生戎馬,剛才閱兵看到八旗兵強將勇,本就得意至極,這會兒又被拍了龍屁,那叫一個心花怒放,渾身舒爽,看林黛玉更喜歡了。
胤祉自詡文采斐然,也作了詩,官員們也各自抒發,頓時禦宴就成了詩會。最後康熙臨時興起,把所有人的詩放一起評判,點了四貝勒的魁首,某科狀元出身的官員第二,胤祉得了個第三,太子第十。
這結果非常公允,眾人很是佩服,康熙龍顏大悅,覺得胤禛特彆給他這個皇父長臉,大手一揮將今日閱兵時帶著那張弓賜給了胤禛。
小太監胤禛癱著臉接過賞賜,他現在一點兒都不擔心林黛玉被人懷疑或是丟他的人了,他覺得皇阿瑪更喜歡林黛玉這個兒子。
林黛玉喝的麵色緋紅地回來,兩三個小皇子巴著太監正瞧那弓。那弓通體烏色,弓稍包嵌牛角,樸實無華,有半個人那麼高。
胤禎被禁了大半天的足,差點寫斷手,好不容易能出來放個風,親哥又贏來了一把禦弓,興奮的滿臉通紅。他親哥贏的四舍五入就是他贏的,他得求求四哥借他這把弓玩兩天。
“這把弓是十一力的,四哥都拉不開,你摸摸便罷,等長大了再用它。”林黛玉好笑地看了胤禛一眼:“你四哥給你留著。”
“真的?!”胤禎跳起來,“四哥你要說話算數!”
林黛玉笑:“當然了,這是我作詩贏來的獎品,自然可以轉送,皇阿瑪答應了的。”
胤禛掀了掀眼皮,這話是跟他說呢。
胤祉和太子見這邊熱鬨,也湊過來,頗有風度地恭喜她在聖前得了臉麵,林黛玉一一笑納。
誠郡王頗有些酸地說:“四弟,以前也沒見你有如此才氣,突然一鳴驚人,倒把太子殿下都比下去了。”
太子毫不客氣地回嘴:“孤不擅作詩,皇阿瑪一向知道,倒是三弟你,不是常被翰林院那群老學究誇讚嗎?還說要編書,怎麼連四弟都比不過了,莫非故意友讓弟弟?”
倆人一言一語交鋒起來,林黛玉微笑站在一旁聽著,完全沒有想加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