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公子,咱也彆客套了,聽你剛剛的意思,你知道此次寧家詩會的內情?”李言直言問道。
虞敬點頭道:“寧家詩會,一來的確是為寧家招婿,二來則是為朝廷選拔賢能,要不然也不會請來大衍文學第一大家周原先生來出考題,要知道這周先生可是皇帝陛下禦用的先生。”
李言恍然大悟,倒是李安有些犯糊塗:“朝廷不是有科舉,為何還要用此等方式為朝廷納賢。”
虞敬笑而不語,轉頭看向李言,李言心領神會解釋道:“顯然是朝中存在風紀腐敗問題,有人在暗中操控科舉。”
李言的回答,虞敬顯然非常滿意,然而操控科舉隻是一種手段,其本質問題是逐步壯大的世家大族。
自古以來皇帝需要世家大族來鞏固江山,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幾乎也全都是出自世家大族,然而世家大族一旦壯大,就會威脅到皇帝的地位。
“李兄慧眼獨到,科舉製度創立之初是為朝廷選拔天下賢才,也是為天下寒門學子提供一種入朝為官的公平途徑,但是近些年卻成為世家大族壯大自身的一種手段,長此以往下去,必定會危及江山社稷。”
世家大族壯大,是否會危及江山社稷,且先不論,但是一定會先危及到皇家的地位。
“李公子,我家小姐派人送來請帖,請李公子參加第二場比試。”
一名寧家下人跑上樓,送來請帖。
第二場比試設在登仙樓,京都第一大酒樓。
“知道了,我晚些便去赴宴。”
打發走寧家下人,李言感覺有些苦惱,他對寧家女兒屬實沒有興趣,但是以他的學識,今日奪魁勢在必得。
“李兄這是?”虞敬好奇道。
李言長歎了口氣,李安笑嗬嗬道:“虞公子,今日寧家詩會,我家少爺必定奪魁,但是我家少爺又不願意娶寧家女兒,此刻想必心中正犯難呢,我家相爺說了,今日要是不奪魁,就要了我家少爺的小命。”
“罷了,船到橋頭自然直,柳暗花明又一村。”
李言念念有詞起身,行李道:“虞兄,先行一步。”
待李言離去,虞敬愣是半天沒緩過神。
李家這對主仆究竟在說什麼,怎麼聽起來竟會覺得那般狂妄自大,口氣熏天,那般令人生氣,難不成這詩會萬千有學之士,還不如他李言一人?
另外不是都傳言李家兒子不學無術,怎會出口成章。
船到橋頭自然直,柳暗花明又一村,這等灑脫心境何其難得。
“趙公公,你先前和我說李家兒子如何如何混賬,如何如何風流,可眼下所見卻並非如此,該如何向我解釋。”
“公主,奴才不知,但傳言的確如此,並且方才李家公子還當街打滾撒潑訛了周家公子三千兩黃金,這可是奴才親眼所見。”
一中年人驚恐跪地,他心裡也覺的奇怪,這不學無術的李家少爺怎會如此慧眼獨到,一眼就看穿了寧家詩會彆有用意,還能揣測到是朝堂存在風紀腐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