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個月的日夜加工,當初來的那些阿兵哥一個個都曬成了黑炭。
擔擔島前去幫忙的村民,都換了好幾批,總算在農曆十一月中旬時。
北嵐領的新碼頭差不多成型了,單單長度就是舊碼頭的三倍。
碼頭吃水深度將近十米,到時候,哪怕是萬噸級的漁船也是可以停靠的。
由於項目比較趕,再加上掛著國字頭的緣故,碼頭一建設好後,機械化設備立馬上島。
直接調了將近十輛進口的推土機和挖機過來,這些大家夥上島的時候,幾乎半個島的孩子都跑來圍觀。
畢竟在這個年代,哪個孩子不喜歡挖掘機,事實上,連李多魚也挺喜歡看的。
要是有花生和酒,他說不定還真能看上一整天的時間。
隨著大型機械設備的進場,前去幫忙的村民就給叫停了,主要還是因為危險。
畢竟有推土機和挖機在,村民要是到處亂竄的話,不單有危險,還會給師傅造成麻煩。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沒有多大的必要,五十多個村民使勁吃奶的力氣,在開路這件事上,還真不一定能比得一台挖機。
隨著農曆十二月的頭幾天,海帶養殖戶們千盼萬盼的冷空氣,總算到來了。
這一年,李多魚海帶養殖麵積並沒有增加多少,差不多在兩百五十畝左右。
而擔擔島的海帶養殖戶,有些比較舍得投錢的,也已經擴張到一百多畝。
主要是李多魚沒有增加的必要,他現在的身份主要是出口商。
長崎漁業協會那邊,現在就隻認他這個人,那些海帶養殖戶要想出口的話,就隻能把海帶拉到他這邊來賣。
這些天,那些海帶養殖戶們,到處都在搶人,親戚見麵後,趕緊說道:“二伯,後天我海帶苗就到了,你們家可要來幫忙啊。”
“哎呀,老陳啊.”
有些親戚相對比較少的,直接在碼頭那邊拿著“大聲公”喊道:“來有經驗的,幫忙夾海帶苗,一天最少兩塊。”
去年的海帶養殖戶,夾海帶時,一天一塊錢起,就有很多人報名了。
可今年,行情徹底變了,直接漲價到了兩塊起,且還得搶人才行,不然一問,都是被人給預定走了。
碼頭那邊的老陸,今年也搞了七八十畝海帶田,要想在年前弄好的話,至少需要二十個人手。
實在搶不到人的他,直接花錢,動用了村裡的廣播設備。
“有經驗的,一天兩塊五,要的直接到碼頭老陸家報名,要二十個人,十個男的,十個女的。”
而李多魚他們家應該是島上最多的,所有親戚加起來,足足有五百多畝。
自己的親戚全來幫忙,人手也不夠用,大伯母沒有辦法,隻能去南日鎮那邊找幫手。
直接請了三十號人過來幫忙,主要是大伯母那邊的親戚,李多魚也跟著省了很多麻煩。
到時候,大伯母這些親戚,夾完大伯和三叔他們的海帶苗後,就會開始夾他的。
而大
伯母直接找島外人的做法,瞬間就給島上的養殖戶打開了一條思路。
島上的人工不夠的話,完全可以請外麵的人來幫忙啊。
於是乎,就有養殖戶趁著趕圩時,順便招人來島上幫忙夾海帶苗。
結果發現上岐村,還有浪奇村的海帶養殖戶們,跟他們的想法不謀而合。
過年前的這一個月,尚峰鎮開啟了轟轟烈烈的搶人工大戰。
而讓大家怎麼也沒想到的是,搶到最後,最貴的時候,一個人工的價格提到了四塊錢,是往年的整整四倍。
而在夾海帶的這段時間裡,有個人天天都在罵娘,那就是,負責海帶苗分發的陳冬青。
這段時間,他幾乎天天都在壓在育苗基地這裡。
“上岐村的陳富貴,你今年登記的,明明是十畝,怎麼現在要二十畝的海帶苗啊。”
那個叫陳富貴的養殖戶,見陳冬青有抽煙,趁四下裡沒人,塞了一包進口煙到他的口袋裡。
“領導,不小心海帶樁打多了,我先前錯報了,您就通融下,給我二十畝吧。”
陳冬青當場就把煙給掏出來還給了他,並罵道:“你多要的話,就肯定有人少,再說了,我看起來那麼好搞定嗎,一包煙就想搞定我啊。”
陳富貴聽完,仿佛開竅了般:“領導,我明白了,我給您搬一箱過來。”
陳冬青嫌棄道:
“十箱也沒用,十畝就十畝,你要真想要的話,那就登記下,等分苗結束,如果還有剩的話,我會留給你。”
“謝了啊,領導。”
陳冬青皺眉道:“彆叫我領導,要是被我領導聽到了,說不定會給我穿小鞋,叫我同誌,或者陳科長也行。”
“陳科長,那就謝謝您了。”
而最讓陳冬青煩的是,由於免費發放的海帶苗真的太多了,上級單位不想在下撥這筆費用了,要讓他們自負盈虧。
也就是說,明年要想拿海帶苗,估計就要錢了。
不過想想也對,今年海帶養殖規模暴增,整個縣的海帶養殖達到了驚人的五千畝。
單單這些海帶苗培育,他們所就砸了五六萬進去,可最讓陳冬青最不爽的是。
這都幾號了?
這李多魚怎麼還沒來領海帶苗啊,這小子是想急死人啊。
而陳冬青不知道的是,現在的李多魚有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站在蟹塘那裡,拉起了一條地籠來,裡麵密密麻麻都是青蟹。
大多都是七八兩蟹,大點的,都已經長到一斤了,大鼇張開時,還挺大隻的。
李多魚隨手抓了隻青蟹起來,青蟹舉著大鼇,不停反抗著,可一點都沒用。
畢竟這隻兩腳獸抓的是它最後一對腳,任它怎麼反抗,它的大鼇也夾不到他。
李多魚抓起青蟹後,敲了敲蟹殼,又捏了捏蟹腳,沒想肉挺飽滿的,也挺結實的。
趁青蟹不注意,李多魚直接將青蟹殼給掀開了,裡麵滿滿都是蟹黃。
且蟹膏非常好,顏色有些微微發紅,對本地人來說,這種青蟹是最好吃的,拿去做鱘飯的話,真的是一級棒。
陳文超瞪大眼睛道:“魚哥,這青蟹膏好多,好肥啊。”
李多魚又掀開了一隻青蟹,同樣還是滿滿的蟹膏。
“小超,你挑選一箱好的青蟹,送到新元水產公司去,直接找陳元素經理,看他們要不要這批貨。”
“馬上就要過年了,青蟹應該非常暢銷,我們也爭取過年前,把蟹塘給清了。”
畢竟雙方是有簽合同的,新元水產公司享有閩龍食品養殖廠海鮮的優先權,而他們在賣海鮮時,會將備注是閩龍食品出產的。
“魚哥,我下午就把青蟹送過去。
陳文超撓頭問道:“那要是陳經理問,我們有多少青蟹的話,我該怎麼回答啊。”
李多魚思考了會:“她要是問的話,你就直接跟她說,大概四萬隻左右吧。”
“行,我知道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