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錢主任的交待下,李多魚非常快就把辦理電話的手續流程給走完了。
付錢的時候,李多魚問道:“黃科長,可以用支票嗎?”
黃誌強笑了笑,要是其他人的話,他百分百不收,畢竟手續有點麻煩,他們還得跑去兌換,直接拿錢多簡單。
可這位李主任的支票,他不收的話,好像自己會更麻煩。
“當然可以的,你用支票的話,我們還省了數錢的功夫。”
“那謝謝了啊。”
李多魚從公文包裡拿出了七張一千塊錢的支票。
“李主任,你多拿了兩張啊。”黃誌強愣了下,趕緊把多出來的兩張還給李多魚。
李多魚微笑著將那兩張支票推了回去:“黃科長,你說的沒錯,我那七星灣確實有點偏僻了.幫忙拉線的兄弟也不容易,這些錢,就讓兄弟們多吃兩頓好吃的。”
黃科長笑了笑,這些錢何止多吃兩頓好的,吃上幾個月都沒問題的。
“那我就替兄弟謝謝李主任了。”
黃科長把支票收下後,滿臉堆笑道:“對了,李主任我們局有預留了幾個不錯的號碼,還有我們現在有做活動,牽電話,我們局有贈送一年的電報掛號服務的,要不電掛號碼也選一個。”
李多魚稍稍有點驚訝:
“這麼好啊,那我就不客氣了啊。”
黃誌強拿了個本子過來,上麵全都是可以選的電話號碼,全都是五位數的。
且號碼還特彆的好,可裡麵大多數跟八和六有關的數字都被選走了,剩下最多的是四和三。
畢竟這兩字的諧音都不好,可擔擔島卻沒有這個忌諱,反而很喜歡三。
李多魚乾脆直接選了個“五三三二三”的座機號碼,至於電報掛號,就李多魚直接選了個“五二三三”。
在這個年代,電掛的使用率要比電話高很多,畢竟很多人都很怕打電話,因為太折磨人了。
有時候,打通了信號不好,經常聽不清楚對方在說什麼,有時候,好不容易聯係上對方,結果等來一句:“對不起,他不在”
那更是吐血。
好像這種情況好像得持續到九零年代初期才會有所好轉。
可要是電報掛號的話,在這個年代就方便多了,李小榕好幾次回家前,都要先從滬城發個電掛回來。
李多魚這串號碼,則更為方便,其實代表的就是他七星灣的地址,隻要把號碼告訴工作人員,對方就知道要把電掛寄往哪裡了。
辦完手續後,黃科長貼心地說道:“李主任,咱們榕城算是比較早吃螃蟹的,你買電話機的話,最好直接買進口的,不用再買我這種老款的。”
“感謝黃科長提醒。”
黃誌強笑道:“那李主任,我今天就先把你的電話審批手續給做了,明天後天,我就會派人去現場查看,爭取以最快的速度把您的電話給裝好。”
“真的太謝謝黃科長,有空跟錢主任來我們擔擔島,我請你們吃海鮮大餐。”
臨走時,黃科長還送了李多魚一本榕城本地的電話簿,非常誇張的是,連大大的辦公室號碼都印在那上麵。
恐怕下一次印刷時,他的號碼也會在這個本子裡。
李多魚拿到電話號碼和電報掛號後,就直奔印刷廠去了。
這次倒是沒整出什麼幺蛾子,印刷廠這邊的一聽李多魚不單有電話號碼,連電報掛號都有,一口氣就要印兩千多張,態度那叫一個好。
甚至還有位經理出來,跟李多魚談起生意來,說他們的印刷廠來了批新設備可以彩印,問他的公司需不需要外包裝印刷服務。
而李多魚忙完這些事情後,已經是下午四點多了,由於沒有開釣魚船過來。
這個點想回擔擔島的話,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好在先前就已經有交代陳文超跟他家裡人說。
自己要去辦一些事情,今晚不一定能回到島上。
李多魚就這樣拎著公文包在縣城的馬路上走著,隨後就鬼使神差來到了曾經的鑫悅旅店。
讓李多魚意外的是,當年的旅店招牌不見了,轉而代之的是一家“豬血化”店。
店老板李多魚還算認識,他以前是在路邊擺攤的,現在搬到店裡麵來了,甚至還有了招牌。
【江久豬血化】
李多魚進店後,隨便找了個位置坐下:“老板,來一份豬血化,幫我加一份鹵大腸,要蔥和香菜。”
“好嘞。”
老板稍稍打量了李多魚幾眼,認了起來:“你看起來好像有點眼熟啊。”
李多魚笑了笑:“哎呀,老板你這記性真好,以前確實來吃過好幾次。”
老板皺眉道:“你肯定跟以前不一樣了,變化挺大的,不然我不會忘記的。”
李多魚咧嘴笑著,確實變化非常大,以前來他這裡吃飯,頂著的是爆炸頭,穿著喇叭褲,脖子上偶爾會掛兩條奇怪的項鏈。
如今,想起當年的造型,還真是尷尬到雞皮疙瘩都起來了,李多魚也懶得幫店老板回憶了,那種形象還是請他忘了比較好。
沒多久後,一碗額外加了鹵大腸的豬血化端了上來,這年頭的料都特彆足,表麵一層全都是豬血和大腸。
熱熱的湯頭,還有那熟悉的味道下肚後,整個人仿佛就跟活過來了,沒一會的功夫,李多魚就把整碗豬血化吃得一滴都不
剩。
正在剔牙的李多魚打量起了店麵來,這麼多年過去了,那個旅店的前台還保留著,現在變成老板收銀台。
通往樓上的樓梯被鐵鏈封著,上麵還有個封條,要不是現在很少看鬼片,不然這場景,還真非常適合拍點驚悚片。
李多魚不禁問道:
“這家旅店的老板還沒出來嗎?”
店老板回道:“哪有那麼快啊,當年被拉去當典型,被判了挺多年的。”
經他這麼一說,李多魚猛地想起那位在這家旅店玩仙人跳的大妹子,好像叫什麼“花”來著。
那一晚,他們就在隔壁設局,那位大妹子,由於信號沒對準,被那位拎著上海牌公文包的外地中年人給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