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而再再而三,李多魚咬咬牙:“我嘴巴是不硬,可我腰好啊,大不了,我明天晚點起床。”
“好厲害啊,腰真好啊,要不你再去喝點那個藥酒,我看還挺多的,一大缸呢,什麼海馬人參都有啊。”
聽到這後,李多魚當場敗下陣來,明明那酒藏得很好,怎麼還是被找到了。
李多魚那叫一個鬱悶,藥是管用的,可他的腰跟不上啊,他們搞養殖的這一行,很多都是都是彎著腰的,經常腰酸,看來有空的話,還是得多做做腰部保養啊。
這一夜,李多魚睡得比誰都快,第二天醒來後,阿爹阿娘已經把要帶去榕城認祖歸宗的東西全都準備好了。
李多魚醒來時,東西已經全都是收拾好了,他家總共準備了三擔東西。
全都是各種海鮮、乾貨,除了李多魚搞的那些對蝦、青蟹,還有海蠣乾、魚乾、魷魚乾等等。
滿打滿算,這三擔加起來差不多要三千塊,這筆錢完全可以買一條帶發動機的船了。
放在以前,老李和阿娘肯定得心疼死,可這一次卻沒有說半句話。
甚至還用上了最好的籮筐,上麵全貼著紅紙,連帶著挑擔子的棕繩都貼上了紅紙。
阿爹、二哥,還有他李多魚都各自挑起了一擔。
周曉英則牽著小圖圖。
水花姐抱著娃,姐夫張明生領著張琳和張芸,一群人浩浩蕩蕩朝著碼頭去了。
原本去的人並沒有這麼多,族裡的媳婦,還有嫁出去的女兒都是不能去的。
隻有能參加認祖歸宗這個儀式,並能寫進族譜裡的人才有資格前往。
可李多魚覺得沒有必要搞這麼正式,現在整天喊男丁之類啥的,將來大環境不好,年輕人都不願意結婚生孩子,族譜都能給你搞斷層掉都有可能。
李多魚覺得,哪怕她們不能參加儀式,但去圍觀認識一下親戚也是好的。
乾脆就讓她們也都跟著一起去了,人多圖個熱鬨!
李多魚這麼一講,二叔公、大伯、三叔他們直接同意了,畢竟現如今李多魚不管在村裡,還是在族裡,說的話,都是相當有份量的。
放在以前,誰鳥你啊!
還是那句老話:人輕言微,可隻要你成功了,說什麼彆人都支持你。
二嫂也很想去,可卻被阿娘給攔住了,說她剛有孩子,就彆到處亂跑,頂著個身孕去祭祖,並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二嫂還鬨起彆扭來:“你們都去了,就剩我一個。”
“我也沒去啊。”陳慧英打一開始就沒打算參加這次的認祖歸宗活動,連帶著大伯母、嬸嬸她們也都沒去。
畢竟她們是出生在那個年代的人,骨子裡還是殘存著一些封建思想。
臨走時,陳慧英還給檢查了一遍:“祭祖的衣服和帽子有沒有帶?”
還對著李多魚特意叮囑道:“你現在也是有身份的人,要成熟穩重點,不要亂說話知道沒有。”
李多魚咧嘴說道:“知道了。”
陳慧英思考了會,繼續叮囑道:“雖然你現在很有錢,但在外麵花錢也不能裝大爺,太過大手大腳。”
“娘,這點你放心,我很摳門的,能彆人付錢的,我絕對不是搶著付。”
聽到這話後,二嫂朱秀華忍不住切了一聲,她總算找到李多魚摳門的原因了。
一群人挑著擔來到碼頭後,大伯、三叔他們已經到了,他們也準備了很多東西,兩家加起來也有四擔東西。
而這次去認祖歸宗,並不是他們這一脈的事,而是下沙村整個李家的事。
二叔公他們這一脈的人已經到了,並沒有很多人,隻來了八個人,且全都是男性。
他們也準備了不少東西,可大多都是發糕、麵餅、紅龜、光餅之類的。
李多魚跟二叔公一直都挺熟的,畢竟二叔公常年都在大伯和三叔的船上乾
活。
而在家族裡,目前二叔公的輩分是最高的,隻要他願意的話,哪怕罵他們這些晚輩也是沒人敢還嘴的。
可惜的是,二叔公這一脈的人有點不爭氣整個家庭就給人一種很散漫的感覺,一眼看過去就像是在混日子的。
李多魚當初給二叔公留了幾個名額,隻要他們願意的話,就可以到他的廠裡麵上班。
可沒想這幫人居然還想著把名額轉手賣掉,打那以後,李多魚也就沒打算理他們了。
二叔公是個煙鬼,他的孩子和孫子也全都遺傳了,好的沒學上,壞習慣倒是發揚光大了。
一個個煙抽的比誰都大,賺的錢,感覺全都用來買煙了。
一開始認祖歸宗這件事,他們並沒有打算來這個多人,甚至連那些貢品之類的,都不願意出。
後來,聽說有國外的親戚回來,這才變得積極的。
李多魚也很清楚他們這些人在想什麼,估摸著,也想成為有僑彙券可以領的人。
可他們這些知道內幕的人,則完全沒有這種想法,去南洋那一脈要是回國的話,不罵死他們,不找他們麻煩就已經不錯了,怎麼還有可能給錢。
畢竟當初他們太爺幫助了不該幫的人,受到了牽連,給整個家族帶來了巨大的麻煩。
嚴格意義上來說,太爺算是被逐出家門的,當初還鬨到斷絕關係的地步,
估摸著,這也是太爺一直都沒回榕城的原因。
說白了,這一趟說是回榕城認祖歸宗,可實際上是負荊請罪。
這也是李多魚還有大伯三叔他們,要準備那麼多東西的原因之一。
整個李家浩浩蕩蕩的,全部加起來足足有三十多號人,碼頭這邊的村民得知他們要回榕城認祖歸宗後,那叫一個羨慕啊!
那位常年下四色牌的老鄭,看到後,忍不住感慨道:“終於要回去認祖了。”
一個年輕人問道:“阿公,島上這些姓李的,該不會真是榕城的大財主吧。”
老人回道:“沒錯,當初要是沒有那位李瑞祥的話,咱們村也不可能發展到這麼大。”
年輕人驚訝道:“那姓王的,他們的祖先該不會真是他們家的長工?”
老人點點了頭。
年輕人接著問道:“那阿公,咱們家是從哪裡來的,會不會以前也是大財主啊。”
“咱們家啊。”老人歎氣了聲:“咱們家本來就是農民出身,現在當漁民反而進步了,你就不用去想太多了。”
被自家孫子這麼一說,鄭大青陷入了短暫的回憶,隨後苦笑了聲。
由於李瑞祥的包容,擔擔島接收了不少逃難而來的人,有不少家庭的過去都是很有故事的。
有些認祖歸宗並不是好事,說不定,隻會讓他們更加丟臉,老人到現在都記得特彆清楚,就是被人戳著脊梁骨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