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情報組織的隱秘性(1 / 2)

【叮咚,宿主使用隨機召喚卡進行召喚,召喚開始……】

【叮咚,召喚第一人,水滸傳,許貫忠,智力:95;】

許貫忠,水滸虛構人物,但是仔細的人,若是從他的名字其實就可以窺見一二,他就是羅貫中特地給自己的角色。

在水滸原著中,許貫忠對於兵法、武藝、謀略樣樣精通,琴棋書畫無所不曉,精通契丹、女真、黨項、吐蕃、蒙古各國語文,賭是文武全才。

最難得的是,他不僅深曉下地理,還曾親自遍遊名山大川,盧俊義、燕青都稱他“活地圖”。

政和年間,似曾應舉,得了個什麼武狀元之名。

水滸上安排他出現,是為燕青的以後的抉擇做鋪墊。

而許貫忠的處世哲學,影響了燕青的日後歸宿。

這就是守住自己的原則。

即不去同流合汙沆韰一氣,也不必憤世嫉俗,強求世上任何事物都絕對公平,不被種種外界因素左右自己的情緒,浪跡江湖。

他勸燕青:“兄長到功成名就之日,也宜尋個退步”。

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許貫忠那超乎常饒眼界與格局,甚至於根本不是吳用那種聰明,可以相提並論的。

因為,這是一個真正的智者。

正是因為他這句話,燕青才會在征方臘後抽身離開,沒有像盧俊義一樣,被奸臣所害。

從這點來看,係統會給他95的智力,也就理所應當了。

第一個候選人物,就是白銀初級的許貫忠,這讓王羽對這次的隨機召喚,有了很大的期望!

隻是,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叮咚,召喚第二人,水滸傳,太尉宿元景,政治:93;】

宿太尉,在水滸原著中難得的好官,長相俊俏,沒有胡須,為人寬厚,馭下有恩,是童貫、蔡京等權奸的反對派。

也是唯一能得上話,又敢和四大奸臣,公開唱對台戲而無事的良臣,並且多次向宋徽宗反映一些民間疾苦。

他反對對梁山泊用兵,力主招安,終於促成徽宗下詔,他親奉詔書馳往梁山進行招安事宜。

宋江稱他有知遇之恩,梁山被招安的關鍵人物。

在上有昏君,中有奸佞,下有暴民做亂的情況下,宿元景全程支持梁山的舉動和言語,實話非常冒險,三個環節但凡有一處出現變故,他都難以獨善其身。

不過最終宿太尉平安無事,也算得上上蒼保佑吧。

【叮咚,召喚第三人,水滸傳,黃文炳,智力:93;】

黃文炳,綽號黃蜂刺,《水滸傳》中的反派,聞知這蔡九知府是當朝蔡太師兒子,每每浸潤他,時常過江來謁訪知府,指望他引薦出職,再欲做官。

後來,他在潯陽樓上發現宋江題寫的“反詩”,於是向蔡九知府告密,將宋江捕獲,後識破戴宗與梁山欲救宋江所定下的計策,勸蔡九知府將這二人就地殺害,梁山好漢劫法場,將其捉住並處決,心肝做成醒酒湯。

從黃文炳的生平來看,誠然黃他不是個好人,因為他魚肉百姓,但是他的能力與智慧毋庸置疑。

能夠識破吳用之計,同時審出宋江真實身份,還順藤摸瓜地抓出了戴宗,可見其能。

就事論事,單就他與宋江這件事的處理看,黃文炳是一點錯也沒有,他查出的都是事實,絲毫沒有誣陷,他是官吏,與賊寇勢不兩立無可厚非。

至於他害百姓,再怎樣,百姓還活著,大鬨江州時,李逵砍死的無辜之人難道很少嗎?

所以,梁山這群人罵黃炳文,人家不是好人,這本就是一件可笑的事。

“接連三個候選人物,結果全部都是水滸人物,這次不會真來一個水滸大集合吧。”王羽心中如此想道。

而這次,還真被他猜到了!

…………

…………

【叮咚,召喚第四人,水滸傳,蕭嘉穗,武力:96;】

蕭嘉穗,概括來,此人具有柴進般的身份,燕青般的睿智,和武鬆般的擔當!

柴進的先祖是後周世宗柴榮,所以柴進號稱梁山第一貴族。

而蕭嘉穗的先祖也不差,名叫蕭嶦,字僧達,是“南北朝大梁高祖武皇帝之弟”。

這就決定了,蕭嘉穗也是具有民間影響的牛人。

《水滸傳》的原文是:“蕭嘉穗偶遊荊南,荊南人思慕其上祖仁德,把蕭嘉穗十分敬重。”

所謂,北柴南蕭,水滸兩大江湖貴族,不過分吧?

不過蕭嘉穗有一條,比柴進要強大許多,那就是他是實踐派,而不是如柴進一樣,隻知花錢,不問結果。

再加上蕭嘉穗“襟懷豪爽,誌氣高遠,度量寬宏,膂力過人,武藝精熟,乃是十分有膽氣的人。凡遇有肝膽者,不論貴賤,都交結他。”

看看是不是有武鬆的影子?

意思就是,蕭嘉穗也跟武鬆一樣,力氣和武功俱佳,膽氣和擔當皆優。

有了這兩條就決定了,蕭嘉穗在水滸江湖中,必有驚人之舉。

那是宋江帶著梁山大軍,討伐淮西王慶之時。

由於王慶搞得治下民不聊生,蕭嘉穗便決定反了王慶,跟梁山裡應外合,最終,王慶的城池被百姓獻出。

宋江得知消息後,便想拉蕭嘉穗入夥,教置酒款待於他,並且親自執杯勸酒,道:“足下鴻才茂德,宋某回朝,麵奏子,一定優擢。”

蕭嘉穗道:“這個倒不必,蕭某今日之舉,非為功名富貴。”

“蕭某少負不之行,長無鄉曲之譽,是孤陋寡聞的一個人。

方今人高張,賢士無名,雖材懷隨和,行若由夷的,終不能達九重。

蕭某見若乾有抱負的英雄,不計生死,越公家之難者,倘舉事一有不當,那些全軀保妻子的,隨而媒孽其短,身家性命,都在權奸之掌握之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