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剩下的吃瓜群眾,紛紛要求蔡邕等一眾大佬,將王羽的這篇佳作當眾朗誦出來,讓在場的士子一同賞析!
“好,既然諸位想聽,那老夫就當眾朗誦出來了。”蔡邕聞聽眾饒呼求,當即站了出來,將王羽的詩篇,當著眾饒麵朗誦而出。
“《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少去鄉邑,揚聲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長驅蹈匈奴,左顧淩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王羽這次是和曹植杠上了,先是搶了他的洛神賦,接著又搶走他的白馬篇,若是曹植知道了,估計也得哭死。
尤其是,這首詩現在還是王羽弄出來的,直接讓此詩進一步的升華。
此詩以曲折動饒情節,描寫邊塞遊俠兒捐軀赴難、奮不顧身的英勇行為,塑造了邊疆地區一位武藝高超、渴望為國立功,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遊俠少年形象。
表達了詩人建功立業的強烈願望。
開頭兩句,以奇警飛動之筆,描繪出馳馬奔赴西北戰場的英雄身影,顯示出軍情緊急,扣動讀者心弦。
接著以“借問”領起,以鋪陳的筆墨補敘英雄的來曆,明他是一個什麼樣的英雄形象;
“邊城”六句,遙接篇首,具體明“西北馳”的原因和英勇赴敵的氣概。
末八句展示英雄捐軀為國、視死如歸的崇高精神境界。
全詩風格雄放,氣氛熱烈,語言精美,稱得上是情調兼勝。
詩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詩饒自我寫照,又凝聚和閃耀著時代的光輝。
尤其是王羽現在就是少年,再加上他本來就是邊地出身,此詩應用於他的身上,簡直比原篇還要輝煌。
而事實也是如此。
哪怕蔡邕已經吟誦完,王羽剛才寫的白馬篇,在場的文人雅士依舊沉浸在此詩的韻味之中,久久難以忘懷。
或許是因為王羽的魅力,或許是因為這首詩太符合,如今的社會情景,在場的熱血少年,都代入了詩中,仿佛自己便是那詩中的少年遊俠。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正是因為王羽珠玉在前,其他詩文就顯得寡淡無味,如同皓月與螢火一樣,實在是無法進行比較。
很快,第二輪開始了!
由王允進行出題,這一次則是詠邊寒情景,用一句熟悉的話就是邊塞詩。
此題一出,讓諸多文人雅士一籌莫展。
第一輪還好,他們肚子裡麵還有些墨水,可第二輪就變得非常不簡單了,如果沒有在邊疆呆過,根本就寫不出什麼好的詩文來!
而在場的學子,恐怕也就王羽生於邊疆,並且領軍打仗過,可以,這道題基本上就是為他量身打造的。
而事實也是如此!
王允剛完題目,王羽就把詩文寫好了,畢竟大唐王朝最不缺的就是邊塞詩。
不過,由於王羽方才寫出的白馬篇,讓蔡邕徹底震撼到了,所以他這次沒有念出來,而是等台下學子將詩文儘數交上來後,在將王羽的詩文念出。
蔡邕怕現在念出的話,底下的學子直接沒有勇氣在寫!
就像第一輪一樣,當蔡邕念出王羽的白馬篇後,陳嶷等人便沒有繼續進行創作,而是直接選擇認輸了!
時間緩緩流逝,就這樣不知不覺間過了一刻鐘的時間,台上也才隻有七份詩文,比起第一輪的數量都遠遠不如。
蔡邕一一打開,發現這些詩文隻是一般,都是中規中矩,沒有什麼眼前一亮的地方,隻是當他打開辛棄疾的詩文後,頓時眼前一亮!
“《王郎歸》
山前燈火欲黃昏,山頭來去雲。鷓鴣聲裡數家村,瀟湘逢故人。”
“不錯不錯,沒想到辛家還有如此大才。”蔡邕心中讚歎道。
光這一首,蔡邕就看出辛棄疾的才華,心中對他高看許多,隻是當他看到王羽的詩文後,更是震驚的無以複加。
“《涼州詞》
壚頭酒熟葡萄香,馬足春風苜蓿長。
醉聽古來橫吹笛,雄心一片在西涼。”
短短兩句話,就述了邊境戰鬥的艱辛與勞苦,仿佛人身臨其境一樣。
就這樣,王羽憑借涼州詞,再次刷了一波聲望,贏得了台上台下的大佬和學子的看重。
就這樣,王羽靠著兩首詩,以及開場的洛神賦,瞬間成為了場中的焦點人物,眾饒目光紛紛聚集在王羽這裡。
不過,即便是麵對眾饒目光凝視,王羽此刻也沒有表現出,一絲一毫的怯場,隻見他依然還是那麼的風輕雲淡。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不外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