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製衡第一人,明末重臣,清初順治朝大學士,洪承疇,統帥:97,武力:70,智力:92,政治:97,魅力:80;
植入身份:洪秀全族人,深得其信任並看中,乃洪家第一名將;
攜帶人物19人,分彆是:洪啟胤,洪啟熙,洪承畯,楊鶴,王左掛,杜文煥、賀虎臣,白廣恩,可飛,賀人龍、左光先,艾萬年、柳國鎮,熊文燦,左良玉,馬科,劉國能,夏承德,祖大壽;】
在明清交集之際,曾湧現出了一批十分卓越的軍事將領。
有趣的一點是,明朝的許多文臣被派往戰場上後,竟往往創造出了許多經典戰例,一度遏製住了八旗鐵騎的攻勢。
在明朝將領中,洪承疇便是極為耀眼的一位將星,隻可惜,在鬆錦大戰中,洪承疇還是落得個一敗塗地。
當時,錦州被圍,洪承疇率領王樸、楊國柱、唐通、白廣恩、曹變蛟、馬科、王廷臣和吳三桂八位總兵,統領十三萬人馬前去解錦州之圍。
洪承疇大軍部署於鬆山與杏山之間,與清軍交戰,在戰爭剛開始的,明軍憑借兵力優勢,給清軍造成了一定創傷。
不過,隨後皇太極和多爾袞開始調整戰略,發揮八旗騎兵善於機動和奔襲的優勢,在派兵圍城的同時,調集騎兵突襲明朝援軍。
當時皇太極帶病親征,決定將洪承疇主力圍困起來,用挖掘長壕的方式切斷了明軍糧道。
同時,致使錦州、鬆山和寧遠三地彼此孤立,難以相互支援。
更為重要的是,此前駐守錦州的祖大壽曾嘗試突圍,但經過血戰後還是被清軍逼回了城內,導致士氣低落。
接連的戰爭,令原本占據兵力優勢的明軍開始慌亂起來,而在這關鍵時刻,崇禎再次喋喋不休地催戰,這令洪承疇左右為難,隻得率主力對清軍進攻,同時讓祖大壽從錦州突圍,想從兩麵夾擊清軍。
結果,因此前清軍在錦州城外挖了多道壕溝,令祖大壽的騎兵難以突擊,再次被逼回了錦州,如此以來,洪承疇的計劃被打亂,隻能單方麵同清軍作戰,再次失利。
接連的失敗,讓明軍將領內部產生了分歧,多少人提出先退回寧遠,補充糧草和人馬後再來解救錦州。
不過,洪承疇卻堅持要背水一戰,同清軍決戰。
最終,明軍軍心動搖,大同總兵王樸率軍潛逃,導致其他各路人馬也開始回撤。
結果,此時清軍乘機衝殺,洪承疇一方大敗,僅剩一萬多守軍戍守鬆山。
到1642年時,被圍困數月的鬆山,因副將夏承德反水而落入清軍手中,洪承疇被擒。
得知鬆山失守,祖大壽也率所剩兩千多人投降。
這樣一來,鬆錦之戰清軍大獲全勝,洪承疇一敗塗地。
不過,鬆錦之戰,絕非洪承疇的過錯,要不是崇禎一直在後麵亂催,恐怕結果還猶未可知。
就憑洪承疇大戰皇太極和多爾袞二人,在沒有崇禎的乾擾下,還能保持個不勝不敗,就足以證明其能力。
況且,在對付農民起義軍的時候,洪承疇可謂是治軍有方,鎮壓農民起義連連勝利,其部下孫傳庭俘殺高迎祥,並聯合孫傳庭又多次打敗李自成,統治階級內部頌聲大起,稱洪承疇的軍隊為“洪軍”。
隻可惜,卿本佳人,奈何從賊!
洪承疇在鬆錦之戰後,便投降了滿清達子,並在李自成和吳三桂相鬥時獻出計策,計取中原之地。
多爾袞采納他的建議,於山海關擊敗李自成的農民軍後,向明朝官民發布出師告示,結果大軍所過州縣及沿邊將吏皆開門款附,收到極大的政治效果。
清軍占領江南後,洪承疇采取以撫為主、以剿為輔的策略,及一係列減輕百姓負擔、刺激經濟發展的措施,儘量避免過多的武裝衝突和流血,為促使國家迅速統一和安定社會秩序起了積極作用。
當然,洪承疇受命招撫江南的時候,也參與鎮壓屠殺許多江南抗清義軍,斬殺了擁護明王室內的義士,如左僉都禦史金聲、大學士黃道周、明宗室長樂王朱誼石等人領導的抗清武裝。
洪承疇遭到抗清人士的一致唾罵和譴責,金聲、黃道周被俘時都痛斥他無恥變節,連他的母親和親弟弟洪承畯也麵責他不忠。
可以,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大漢奸。
【叮咚,製衡第二人,完政權皇帝,徐壽輝,統帥:92,武力:93,智力:70,政治:76,魅力:79;
植入身份:張角師弟彭瑩玉的好友,受其邀請加入黃巾軍,現擔任黃巾軍三十六方渠帥一職。
攜帶人物15人,分彆是:鄒普勝,陳友諒,明玉珍,韓山童、劉福通,倪文俊,徐明達,張德勝,周子旺,況普,閔總管,寬撤不花,李普勝,項普略,歐普祥;】
徐壽輝,原是販賣土布的商販,但身格魁偉,相貌非凡,為人正直,見義勇為,在百姓中享有很高威信。
元至正十一年五月,北方白蓮教會的韓山童、劉福通等人在大彆山北麵,發動幾萬黃河民工起義,直打到大彆山腳下的光山縣。
此時,對元朝統治早就不滿的徐壽輝,見時機已到,便與麻城鐵匠鄒普勝、江西宜春縣和尚彭瑩玉等冉一起,在鄂東一帶宣傳“下大亂,彌勒佛就要降生”的思想,並於同年八月,在大彆山主峰所在地的多雲山莊,即堂寨中發動起義,徐壽輝被擁戴為首領。
起義軍頭裹紅巾,故稱為紅巾軍。
同年十月,攻占蘄水,他被擁立為帝,國號完。
第二年,徐壽輝所部以“摧富益貧”等口號發動群眾,先後攻占了今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蘇、湖南等大片地區,眾至百萬。
但因兵力分散,次年被元軍打敗,蘄水失陷,退入黃海梅山鄭
元至正二十年,徐壽輝被部將陳友諒殺死於采石。
後明玉珍追尊為應啟運獻武皇帝,廟號世宗。
在中國的曆史上,徐壽輝曾是一位擁兵百餘萬,縱橫馳騁大江南北,震撼大半個中國,最終導致元朝的封建統治土崩瓦解的農民起義軍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