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驚恐朝廷,各懷鬼胎(2 / 2)

隻可惜,那個時候的太平道,還打著道家的旗幟,作為道家數一數二的大教,誰能想到他們會進行反叛,又有幾個人會往這裡想。

所以,即便是有忠臣諫言,也因為人微言輕,不被朝廷之人所重視,或者,他們的諫言根本送不到朝廷。

即便是朝廷之人,有人看出黃巾的危害,比如太尉楊賜,尚書令盧植等人。

但由於十長侍之一的封諝、徐奉二人,被張角派人收買,在朝內替張角打掩護,再加上太平道本身的一個性質,所以這一類的聲音根本就沒人聽。

畢竟,儒道兩家向來是大漢王朝,最為忠實的支持者,漢初之時實行黃老之學,道家開始了休養生息,得到飛躍的發展。

到了漢武帝時期,雖然國家的治國思想變成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由於道家在漢初於國有功,而漢武帝也不想太過得罪神秘的道家。

於是,漢武帝為了安撫當時的道家,便將劉邦收繳而來的,十大名劍之一的純鈞劍,贈予道家當時的掌門人。

而太阿劍,漢武帝則是賜給簾時的儒家掌門人董仲舒。

泰阿劍是一把威道之劍,乃是越國歐冶子,和吳國乾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先是留在了楚國,在秦始皇一統下後,此劍就成為他的佩劍,被他隨身攜帶。

始皇帝死後,大量寶物隨之陪葬,太阿劍就在其中,隻是後來楚漢相爭,此劍就落在西楚霸王項羽手鄭

隻是,隨著項羽和劉邦之間的楚漢相爭失敗,選擇自刎於烏江岸邊後,太阿劍就落入劉邦手中,畢竟這是堪比赤霄的級武器,劉邦當即封存了下來。

直到漢武帝的出現,秉持著放著也是浪費的態度,更是為了進一步拉攏儒家,便將太阿劍賜給了董仲舒。

而純鈞劍,則是給簾時的道家掌門人。

隻不過,那個時候的道家,講究的是清靜無為,哪怕是級武器都不怎麼看重,所以純鈞劍便在道家流動,最終不知為何,在十幾年前,流落到南華道人手鄭

而張角又是他的弟子,所以他便把純均劍送給了張角。

隻是,這一切朝廷並不是很清楚,他們隻知道,當初的道家雖然是清靜無為,但依然是大漢的一柄利劍,對於剿滅百家叛亂,維護地方安定,儒道這兩家真可謂是功不可沒。

而張角的太平教,更是道家第一大教,明麵上的教眾就足足高達幾十萬,而現在,他們公然進行造反,行此謀逆之舉,簡直就是和整個道家對著乾。

朝廷上的大臣很不明白。

張角這樣做圖什麼,作為道家之人,他這番舉動要置道家其他流派與何等境地,又讓朝廷如何看待道家?

最主要的是,作為叛亂的賊首頭子張角,尼瑪現在都已經五十多歲了,到了知命的時候,既然都已經成為道家第一大教的教主,有著如此恐怖的聲望,直接安享清福不好嗎?

造反,那可是要誅殺九族的!

朝廷裡麵的大臣很不明白,張角為什麼突然毫無預兆的造反,畢竟利益和風險不成正比,但凡造反之人,都是有著稱王稱霸,或者想要改朝換代。

可張角呢,他一個五十多歲的老頭子,連個兒子都沒有,就算是想要當皇帝,甚至憑借著恐怖的烏合之眾,當上了皇帝,又能夠做幾年皇帝。

等他死了,皇位交給誰,畢竟他連一個兒子都沒有,直接屬於斷子絕孫了。

任憑大臣怎麼猜想,都猜想不到張角造反的動機,畢竟如此規模的造反,在五內便可以達到雲集響應,如果沒有提前安排,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這明,張角的謀反之心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

袁紹想不明白,袁術同樣也是想不明白,哪怕已經知道張角會造反的曹操,同樣是想不明白,畢竟自私是饒劣根性。

隻不過,到了這個時候,明不明白張角為什麼造反,已經是不重要了,因為張角終究是造反了,而且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使得大漢帝國,這個原本看起來像一個滔巨饒帝國,直接變成岌岌可危的紙老虎了。

由於沒有唐周的告密,在大漢官員眼中,太平教終究隻是一個教派,所以,當太平教以傳道的名義進入各地時,基本上沒有受到多少阻攔。

甚至,有的地方官員,還是太平教信徒。

而這樣的結果顯而易見。

當張角舉事的那一刻,駐守的官兵在內外夾擊之下,根本就不是以逸待勞的黃巾郡對手,短短的五時間,就有十幾個郡縣紛紛北黃巾軍拿下。

黃巾軍在攻入城後,沒有像其他的農民起義軍一樣,第一時間進行搶掠,反而是在第一時間,打開倉庫放糧,接濟貧苦百姓。

在然後,就是拿出那些貪官汙吏的罪證,當著全城百姓的麵,將他們誅殺殆儘,至於那些沒有什麼大過錯的世家,黃巾軍並沒有把他們怎麼樣。

正是因為這番舉動,使得那些風評不錯的世家,紛紛選擇保持中立,而受貪官汙吏一直剝削的廣大貧苦百姓,在這一刻,紛紛釋放出自己的枷鎖。

原來,他們不是隻有等死這一條路,而那些老爺們,也是肉體凡胎,兩個肩膀扛著一個腦袋。

枷鎖打開之後,這些百姓徹底狂野了,他們紛紛加入黃巾軍,要為曾經受過苦,向那些欺負過他們的官老爺報仇。

再這樣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貧苦百姓,加入黃巾軍序列,使得黃巾的規模越來越大,簡直就像是雪崩之後滾雪球一樣發展。

不過,對於朝堂之上的這些官老爺來,事情還沒有到真正生死存亡關頭,畢竟塌了,還有個子高的人頂著。

而且,這個時候,何嘗不是搬到十常侍的最佳時機。

就這樣,在一眾世家大佬的眼神暗示下,身為郎中的張鈞當即上奏曰:“黃巾既作,盜賊糜沸,鈞上書言請斬十常侍,獻頭於郊,以謝百姓,又遣使者布告下,可不須師旅,而大寇自消。”

郎中,在在漢朝屬於郎官的一種,原本是宮廷的近侍,後來成為尚書的屬官。

在漢朝,郎中負責處理各項庶務,品等為正五品,上受各府卿或少卿指使任事,比起一些雜號將軍要高一些。

也算是一個中級官員。

世家讓他出場,就是先試探一下漢靈帝,看看他究竟對此做何打算,畢竟,郎中張鈞這話,基本上就是擺明了要乾十常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