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世家和皇權的矛盾(2 / 2)

劉秀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誰是在念叨他,隻能當做某些女子的思念,如果此時的他知道,念叨他的人是就是劉宏,不知道會作何感想。

………

雲台閣內。

劉宏自然不知道,他方才所說的主角,這一世在不久前已經來到了世間,就在前往洛陽的路上。

此時此刻,他依然對著劉虞二人自顧自答道起來:“朕登基之初就知道了,這天下與其說是我劉漢之天下,倒不如說是世家門閥之天下。”

劉焉和劉虞二人,見劉宏直接點明大漢要害之處,頓時將頭埋得更低了,這話是他們能接的嗎,大漢到了這個時候,有識之士基本都知道,世家掌握著國家的權利,這是心照不宣的事。

隻是沒有人明說罷了。

而現在,劉宏直接挑明了,這讓劉虞二人一時之間,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劉焉與劉虞二人,雖然選擇了閉口不言,但這不代表劉宏就會不說了,相反的,他反而是變得更加興致勃勃了。

“世祖度田案,就是對世家門閥的一次反擊……”

劉宏所謂的“度田”,簡單地說就是核實有關墾田,及戶口的統計數字。

建武十五年,劉秀“詔州郡檢核墾田頃畝及戶口年紀,又考實二千石長吏阿枉不平者”。

意思是:命令各州郡,清查耕地數量以及民人戶口年齡,並考察落實二千石秩級長,吏阿枉不平的行為。

此詔又被稱為“度田令”。

劉秀之所以會下令度田,是由於當時天下所有的墾田,多不以實自占,又戶口、年紀互有增減,東漢政府需要掌握確切的土地,以及人口數字,以便征收賦稅和征發徭役。

當然,這裡麵也含有,限製豪強大家兼並土地,和奴役人口數量之目的。

而其深層的原因,無疑仍與強化皇權有關。

劉秀試圖通過這種方式,實現經濟領域的集權。

可惜的是,劉秀低估了度田的難度,當度田令頒布之後,立即為社會各方麵所抵製,執行的情況非常糟糕。

不僅是世家大族,就連普通百姓都進行抵製。

就拿農民來說,兩漢之間,他們通過戰爭的暴力手段,從地主手中奪得了大量土地,不少人還掙脫束縛,獲得人身解放。

而現在,東漢政府想要實行度田,清查土地和戶口,試圖重新控製他們,把兵役的枷鎖,再度套在他們身上,這自然要遭到農民的強烈的反對。

再從地主的情況來看,他們本來就是大量土地的占有者,尤其那些大地主,差不多都擁有武裝,號稱“大姓”、“兵長”,所隱瞞的田地和依附的人口很多。

政府度田,他們自然不願意被清查,故而極力反對。

不過,他們一般都是與地方官府相勾結,采取謊報等手段蒙混過關,而地方官懼怕他們,或貪於賄賂,或利害相連,所以也甘心情願與他們沆瀣一氣。

最後,從大漢州郡官員的各種情況來看,他們既是劉秀度田令的執行者,又大多兼有豪強地主的身份,或與當地豪族有著這樣那樣的關係!

所以,他們勢必不肯如實丈量土地,呈報戶口。

史稱:“刺史、太守多為詐巧不務實核,苟以度田為名,聚人田中,並度廬屋、裡落。”

當然,這裡最可怕的是後一種情形,即以度田為名,不僅丈量農民的出地,還將房舍、裡落都作為田地進行丈量,從而把負擔轉嫁到老百姓頭上。

可以說,度田案牽連的世家門閥,名人大儒不計其數,甚至郡守高官都殺了二十餘人,但劉秀萬萬沒有料到,他的高壓政策,不僅沒能使度田令順利實施,相反所帶來的竟是以民變形式,出現的武裝對立與抗爭。

“郡國大姓及兵長、群盜處處並起,攻動在所,殺害長吏。”

這就是度田案的影響。

在“並起”的反抗者隊伍中,“大姓”、“兵長“屬於一類,而“群盜”則屬於另一類。

前者即豪強地主,他們反抗是為了保護自身的既得利益。

後者即農民大眾,他們反抗一則是反對政府的控製,再則也是反對官員借度田之名,轉嫁負擔胡作非為。

畢竟,他們再十幾年前,已經經受過一次,哪裡肯在受一次。

正因如此,如此兩類的反抗交織在一起,使得反抗的聲勢異常強大,同時令整個事件的性質變得更加複雜化。

不過劉秀終究是劉秀,采取鎮壓與分化相結合的辦法,鼓勵反抗者自相揭發,規定“五人共斬一人者,除其罪”之後又對官吏實行了特殊政策。

說不好聽點,就是妥協了。

但古往今來,哪個帝王麵對世家沒有進行過妥協,李世民選擇妥協了,最終囤積力量,借著攻滅突厥,稱號天可汗,一舉擺脫世家大族對朝廷的控製。

楊廣沒有妥協,反而是和世家對著乾,結果直接把偌大的隋朝給乾沒了!

不過,不管怎麼說,劉秀的這次妥協,避免了戰火再次點燃,但也帶來了致命隱患,那就是世家從此坐大,漢室垂微。

從此,整個大漢一朝,土地兼並再也沒有得到任何遏製,因為在當時,皇帝如果要抑製兼並,就要對抗整個世家,可以說,從劉秀建立大漢之初,就已經能看到滅亡的結局。

這時,劉宏依然沒有停止,而是徹底來勁了:“自此以後,世家開始慢慢把持朝政,趴在大漢身上吮髓吸血。”

“就連我大漢的察舉孝廉,本意上察舉可用之才,可隨著世家大族的壯大,如今也成了世家子弟入仕的資本。”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