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慕容元恭駐守並州,各方勢力風雲變動(2 / 2)

洛陽城,南宮之內。

此時的劉宏臉色很不好看,因為這次受到征召而來的將領,雖然來了不少,但卻沒有他最想要的那一支部隊,這讓劉宏為之氣的個半死。

可是,劉宏偏偏沒有任何理由找事。

因為並州軍大軍沒有來,但雁門軍來了,並且有老帥秦旭領軍兩萬大軍。

劉宏能說雁門軍,不屬於並州軍序列嗎?

可是,區區兩萬大軍,這完全就不是劉宏心中的數字。

放眼天下,誰不曉得,在一年前,並州軍就大肆進行擴軍,光是明麵上,就擴軍十五萬之眾,如此多的精銳,再不濟你也得派出去五六萬才行。

可結果呢。

並州九郡之地,卻隻有雁門太守老帥秦旭,領兩萬雁門軍響應皇帝的征召,其他郡的太守,都是紛紛推脫起來。

言所部大軍,幾乎儘數投入了出塞大軍之中,實在是沒有辦法出兵。

沒錯,就是出塞大軍,在王允提出調集邊軍的時候,王羽就已經大軍出動了,就是不給皇帝落下口實。

畢竟,大軍已經出動了,如果再撤回來,豈不是讓異族為之笑掉大牙。

再說了,隻是一群流民組成的黃巾,如果朝廷還需要並州全部軍馬出手,那真是廢了,所以,並州軍隻有老帥秦旭出手。

而其他邊軍,這次因為所在之地的異族,也開始卷起來,進犯邊境之地,所以不能全軍出動,隻能各出一部分人馬。

例如:河東太守董卓、河內太守丁原、遼西太守趙苞、遼東統兵司馬郭興……

對於劉宏命令邊軍出戰,蘇哲事先都料到了,不過他並不為此擔心,因為那些異族首領,可沒有吃白乾飯的。

眼下,黃巾軍在中原大地進行肆虐,朝廷將大部分人馬派到了征伐黃巾軍的戰場上,正是他們出兵的時候。

隻有在這時候,他們攻城掠地的損失,才會達到最小化。

也正是因為異族的助攻,邊軍這次支援的力度,自然要大打折扣了。

不過,就算是如此,各郡這次出戰的邊軍,加起來也能湊夠十萬大軍,足以緩解中原幾大戰場的燃眉之急了。

因此,劉宏隻能強忍心中的怒火,在幾大邊軍將領,紛紛來到朝堂之上的時候,對他們所部的兵馬進行安排。

由老帥秦旭統帥雁門軍、遼東軍前去支援青州,負責青州之地的戰局。

劉宏這樣安排,自然是有著他一定的道理,秦旭的孫子秦瓊現在舉孝廉出身,現在擔任青州的東萊郡郡尉。

哪怕是為了自己孫子,秦旭也得儘全力,將青州的黃巾軍給消滅掉。

而青州之地的賊首,乃是張角的弟子黃巢,反正情報上說他文武雙全,想必是有些能力的,他們兩敗俱傷最好。

這就是劉宏的心裡想法。

而董卓的河東軍,劉宏派到了冀州聽從皇甫嵩安排。

趙苞的遼西軍,劉宏派往右北平之地,剿滅正在叛亂的張純、張舉兄弟。

河內太守丁原,則是派到朱儁麾下為將。

剩下的幾路太守,則是打包給了盧植,讓他儘快清繳兗州之地的黃巾。

他現在所能做到的,就是這些了,剩下的,就看那些盧植、皇甫嵩他們的本事了。

……………

鮮卑王帳,彈汗山。

並州軍大軍出動的消息,自然瞞不住草原勢力。

在長生天太上長老,也是檀石槐的父親赫爾卡的促使下,石勒為首的北匈奴勢力、完顏晟也就是完顏吳乞買的女真勢力、爾朱榮的羌族勢力,在此處齊聚一堂,商量對付並州軍的計劃。

自前年時候,檀石愧就知道並州軍的動向,他知道單憑鮮卑一族實力,恐怕難以抵擋並州軍,況且就算是他們抵擋了,兵力方麵也定是損失慘重。

所以,檀石槐不會傻乎乎自己扛下來,而是把草原其他勢力,也拉入其中,畢竟河套地區,也有他們的地盤,沒道理讓他們在一旁看戲。

尤其是石勒的北匈奴,在整個草原勢力中,隻有他那裡是與並州軍最接壤的,畢竟匈奴勢力,一直依附於大漢。

漠北之戰後,原匈奴單於呼微重傷不治,在王家的操作下,擔任右賢王的羌渠,被匈奴中郎將張修更立為單於。

而這番舉動,就給了早已對匈奴單於之位,虎視眈眈的石勒一個機會。

漠北之戰,鮮卑向草原展示了自己的肌肉,讓那些頑固不化的匈奴人知道,屬於他們的時代,已經成為了過去。

所以,普通的匈奴百姓、開始擔心大漢征發軍隊的事,不會就此停止,從而使得匈奴人淪為,漢軍與鮮卑人爭鬥的炮灰。

正是在這樣的擔心下,石勒閃亮登場,利用一些對漢人不是很感冒的普通匈奴百姓,還有一些既有利益的貴族,開始了反對羌渠擔任單於之路。

最終,這場起義越來越大,到了一種不可收拾的地步,石勒也借著這次機會,將匈奴徹底分裂,歸附漢人的匈奴為南匈奴,而在河套之地的休屠各等匈奴部落,則為北匈奴。

這些年來,並州軍多次對北匈奴發起進攻,如果不是石勒在長生天也有自己的支持者,還是一位天人級彆的長老,他恐怕早就死在薛仁貴手中。

不過即便如此,石勒也是付出了許多代價,那就是將河套地區原屬於匈奴的地盤,割讓給了實力最強的鮮卑人,以及這幾年在涼州風生水起的爾朱榮。

石勒也是很有魄力,完全就是逼著他們接受,如果他們這些勢力不肯接受,他就主動退讓,將這些地盤送給漢軍。

這些地方,距離鮮卑軍、羌人部落,可是非常近,如果被漢軍拿下的話,對他們的勢力可就是非常不利!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