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萬鮮卑騎兵,邊撤退邊放箭的時候,熟讀曆史典故、戰爭曆史的王羽,哪裡還不明白,這次自己的並州軍們要被鮮卑軍,當風箏給放了。
曼古歹,是蒙古人聞名天下的輕騎兵戰法,歐洲人稱之為“安息人射箭法”。
所謂“曼古歹“,其實說白了其實很簡單,就是邊後撤誘敵、邊用弓箭殺傷對手的戰法。
在當時的曆史,歐洲騎士大多身穿重盔重甲,雖然近戰時十分強大,但其機動力,卻根本無法和蒙古輕騎兵相比。
麵對歐洲重騎的攻擊,蒙古輕騎兵邊撤邊射殺對手,在對手退卻時,則主動上前追擊射殺。
當然了,這種戰法除得益於蒙古人精湛的騎術,以及無與倫比的箭法之外,和其所用的蒙古弓也息息相關。
蒙古輕騎兵使用的弓,是那種複合反曲弓,威力巨大,射程可達三百二十米,而當時歐洲性能最好的英格蘭長弓,它的射程也不過二百三十米左右。
何況當時英格蘭長弓,並未在歐洲大陸廣泛使用,歐洲聯軍使用的更多的是十字弩,雖然射程與長弓相當,但頻率則遠遜。
麵對機動靈活、射術了得的蒙古輕騎兵,歐洲重騎則是立即陷入了,一種追不上、打不著、退不了的尷尬境地。
在無休止的箭雨的打擊下,不管多精銳的部隊,崩潰也隻是時間問題罷了。
不過,今時不是後世,鮮卑騎兵用的弓隻是普通弓,想要最大限度的發揮曼古歹戰法”,根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即便如此,如果讓鮮卑騎兵繼續這樣遊射下去,對於漢軍的士氣可是一種打擊。
而且,最重要的是,不知道什麼原因,不管是這先出來的五千騎兵、還是後麵的一萬五千騎兵,他們騎乘的戰馬,都不是那種普通的戰馬。
如果王羽沒有看錯的話,這些戰馬應該在後世,闖下赫赫威名的蒙古馬了。
蒙古馬,體型較小,體質粗糙結實,頭較粗重,頸短厚,胸廓深長,背平直,腹大,四肢粗短,蹄質堅實。
從表麵上看起來,這蒙古馬的體型矮小,但是王羽卻知道,蒙古馬乃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強的馬,對環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
無論是在亞洲的高寒荒漠,還是在歐洲平原,蒙古馬都可以隨時找到食物。
可以說,蒙古馬具有最強的適應能力,能夠長距離在大地之上不停地奔跑,而且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天氣,都可以在野外生存。
同時,蒙古馬可以隨時勝任騎乘和拉車載重的工作,這也是華夏傳統的好馬,最終全部被蒙古馬取代的原因。
蒙古馬在後世之時,能夠達到這一地步,由此足可見,他們的耐力和其他方麵,不然,後世之人也不會如此去做。
可以說,普通的騎兵們,要想追這些騎著蒙古馬的騎兵,簡直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要不然,在中世紀之時,元蒙大軍的鐵蹄,也就不至於肆意肆虐亞歐大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