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皇帝赦免,百姓不服,書院士子大儒齊諫皇城(1 / 2)

很快,三日時間過去。

伴隨洞天的結束,晉王和楚王身死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帝京城。

有從洞天中存活下來的各大王朝皇子王女,外鄉修士,皆是返回了自己的國家,將自己在洞天經曆的一切,膽戰心驚那些日子,妖族窮奇極惡,大妖如何恐怖,殺了多少修士,皆一一講述,讓中土天下諸國議論紛紛,對妖族心生畏懼。

畢竟,沒有幾個小國能看到自家使團,返回自己的國家。

同時,還有一件大事,淮安王陸鳴淵得赦的消息,以登聞鼓院公示的方式,很快傳遍了帝京。

許多人都知道,那個曾經的京城第一紈絝,要無罪釋放了。

這個消息一出,京城以及各大書院都炸開了鍋。

他們都認為,是陸鳴淵放走了魔國妖女,導致現在妖女登基為帝,引來滔天報複,聖冥大軍傾軋在側,在各座長城邊上虎視眈眈,邊境百姓戰戰兢兢,整日處於擔驚受怕的邊緣。

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被迫也好,被陷害也好,都是洗不得的!

當然,大部分人也不管真假,聽風是風,聽雨是雨,彆人說陸鳴淵不是個好東西,那就不是個好東西。

有些人就是看不慣陸鳴淵,憑什麼這個劣跡斑斑的紈絝子能得赦免?

所以也加入了聲討大軍中。

一時間,多如牛毛的諫書堆滿了諫台司的桌案。

內閣也收到了諸多官員的奏折彙報,表示各地民怨極大,這個“民”,大部分集中在世家貴族,士族門閥,還有不少已故軍士的家屬。

當初永安帝陳兵十年,耗費了無數心血,舉國之力,召集了八十萬大軍,號稱百萬大軍,才打贏了大冥,活擒了妖女。

那一戰,為了殲滅魔國的有生力量,大炎也死了數十萬人,這些精銳軍士的家屬,在大炎享有極高的地位。

內閣三日時間,還遭到了大炎各大書院不同大儒的十三次質問。

不過結果,並沒有因為滔天謾罵而有半點更改。

諫台司主官,諫議大夫齊行硯,表示此事是由聖上定奪,內閣通過,並非是無中生有,確實有冤情在,登聞鼓院初審通過,在這個階段,不接受任何抨擊政令的諫書。

而且言過其實,造謠生事者,將被諫台司重懲。

顯然京城的讀書人,也沒想到諫台司的態度如此強硬。

然而,他們豈會相信齊行硯的鬼話?

諫台司經過曆朝曆代的發展,在大炎,新增了一項大權,陳情質詢權。

隻要政令沒有發出皇宮,諫台司有一半的官員投票通過,諫議大夫拍板,就有提建議,質詢的權力,權力很大,類似於門下省,但沒有門下的駁回權。

齊行硯身為諫議大夫,明知陸鳴淵大罪在身,卻選擇了包庇,立場不言而喻。

各大書院的大儒知道齊行硯在打什麼主意。

他是讓自己的女婿出宮,擁有爭奪帝位的資格!

自從諫台司出麵回應之後,齊行硯的風評直轉急下。

妄為大儒!

包庇女婿!

同流合汙!

三個帽子一扣,盛京書院有不少學子離開,他們對於自己是盛京書院士子,感到羞恥!

可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能進盛京書院,在天子腳下讀書,是中土天下多少讀書人的夢想,大部分學生隻能在背地裡罵上幾句,卻不敢在書院放肆議論此事。

因為齊行硯除了是諫議大夫外,還是盛京書院山長,要是被他老人家聽到了,詆毀他女婿,那準沒好果子吃。

前車之鑒,後車之師。

不同於齊行硯的正麵回應,內閣學聰明了,麵對滔天謾罵,選擇了裝死,不知情,不過問,奏折就這麼讓它堆著吧,反正大部分是一些沒有營養的汙穢之言。

內閣之中,之所以沒有人敢帶頭鬨事,還是歸結為有次輔的存在。

沒有人願意得罪王和甫。

如今的王和甫,已經成為了袁玄罡的左膀右臂。

現在,袁玄罡向來極少過問內閣的事務,除非是跟一國有關大事,才會參與,其餘瑣事,全部交給了王和甫。

不少內閣大臣心中認為。

袁玄罡這是在給王和甫讓路。

不久的將來,若是聖上駕崩,這位三十年的首輔,可能要回儒廟養老了。

正所謂一天子一朝臣。

未來的新首輔,正是王和甫。

如此這般,他們豈敢得罪?

他們的資曆遠遠不夠,也無法跟王和甫去爭。

王和甫地方為官十餘載,在朝堂也有二十餘載,為人老謀深算,知兵善言,在朝堂屹立不倒,如今平步青雲,正在運勢之上,沒有多少人願意得罪。

有這樣兩尊大佛在,饒你京城鬨的滿街風雲,大炎皇宮也巍然不動。

殊不知如此舉動,卻引發了更大不滿的暴動。

皇城。

“老爺,大事不好了!”

王家府邸,老管家跑進廳堂之中,連忙稟告正在書房,捧卷觀書的王和甫。

“何事,如此慌慌張張的?”

王和甫輕輕抬眼,平靜問道。

老管家沒有喘氣的空間,連忙氣喘籲籲道:“諸多書院士子,還有帝京百姓,皆跪在了皇城門前,要求聖上收回赦免成命!”

“什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