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接受再教育(2 / 2)

時不時澆點水更好,可這地方就是缺水,水利工程還沒開始呢,後世聞名的龍慶峽還得好幾年。

現在是大生產模式,都是集中勞動,小片種植很少,都在村子周圍,要是到處小片開荒,可就沒法集體勞動了,不符合要求了。

村長有些猶豫,朱雪峰開導了一下,畫好責任區,勞動量大體平均不就沒問題了,這山區種地就應該因地製宜,不適合所有人一起集體勞動,大塊成片的地少啊,又不是平原地區。

這已經有了分田包乾的意思了,難怪村長糾結,朱雪峰也沒法再說,隻能等他們自己權衡了。

再找些合適的地方種點葡萄,這玩意除了開花的時候要注意澆水,其它都非常適合山區栽種,陽光、氣溫、土質都非常適合。

這些都是在圖書館查的,再結合自己後世的了解,針對性提的。

村裡養的豬,朱雪峰見過了,瘦骨嶙峋,看樣子很難養到一百二的收購標準,結合豬飼料學習體會,也簡單的提了一些建議,養不肥,但解決達標還是有希望的,多喂點青飼和紅薯藤,多少應該能好一點,其它的村裡估計也沒有,也就沒提。

這葡萄村裡倒是種了一點,都在院子了,油葵也有,村外的田埂邊零零碎碎也有幾十顆,因為不是糧食,現在都沒有在意。

黃豆倒是也有,是種了磨豆腐的,數量很少,黑豆也有一點,村裡還有幾頭大牲口,這黑豆子也是牲口的保命糧。

村長詫異朱雪峰的農業和養殖知識,表示很有興趣試一試。

“如果能達標,可以多養點豬,城裡的各個單位都缺,要能換點錢,村裡也能良性循環起來。”

村長苦笑,沒有起步資金,怎麼良性循環,這個沒有辦法,朱雪峰也不能掏出錢來解決村子裡的問題。

但是千山的養殖經驗倒是可以交流交流,有了下蛋的雞和出肉的兔子,資金積累應該也能加快不少。

“小子,真看不出你……,唉,下半年再按你說的弄點養殖和種植,我們爭取再開點荒,明年應該就好過一點。”

想到長城,朱雪峰忽然有了個想法。

“村長,您聽聽我這個主意怎麼樣?現在的長城開始修複,不是一直缺資金嗎?”

“是啊,修了好幾年了,就是因為一直沒有資金,所以才隻修了一點點,現在更是困難,其他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有能力進行修繕。”

“修長城你們村子也要出人吧。”

“那是當然,我們村子最近,最方便。”

“您聽聽我這個主意怎麼樣?”

朱雪峰和村支書一陣低語。

按老村長的說法,現在來遊覽八達嶺的遊人也不少,每年也是幾萬人以上。

朱雪峰的主意很簡單,就是隨手設計了兩張紀念卡,一張紀念卡叫我登上了長城,背麵是我為長城修複捐贈了一塊磚,每位遊人捐贈兩毛錢就可以獲得這張紀念卡。

另一張紀念卡叫我登上了好漢坡,背麵是不到長城非好漢,麵值兩毛,都留個簽名的地方。

村支書沉默了一會兒,兩眼凝重的抬起頭。

“這主意看起來不錯,可是人家願意花兩毛錢捐一塊磚嗎?或者花兩毛錢換一張紀念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