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襄錚心中恨不得立即再次出發去尋找崬晶蘭,前次千裡難遇,這次就是走上萬裡,也在所不惜。
可是母親的藥還沒有服完。
一劑藥,要煎七天,才算煎完,每天服用四次,即白天三次,子時還要服用一次。
這確實很麻煩,但是沈襄錚孝心可嘉,他每次都要親奉湯藥。
還有三天,就服完這最後一劑藥了。
沈襄錚正想看看書長見識,聽到藍道行這麼一說,覺得自己對這蛤蚧一無所知。
藍道告訴他:“這是一種治療呼吸係統的聖藥。”
“但是開藥時,不是用兩和錢來計算的,而是蛤蚧一對。”
“蛤蚧的名字很多,各地的名稱不同。”
“如在台灣一帶海島上,都稱其為太守宮。”
“我在《杏林金導》一書中已經說得非常明白了。”
沈襄錚立即說:“師傅著作已經大成,可喜可賀。”
“那麼徒兒就想先睹為快,我會焚香禮拜,沐浴齋戒,而後拜讀的。”
藍道笑了:“不要這樣隆重吧,你拿去,可以隨便翻看,如有不妥之處,也可向為師提出建議的。”
老神仙虛懷若穀,使沈襄錚萬分感動。
他想早如師傅這樣,也許不會和崬晶蘭產生深深的誤會,遺恨至今。
侍奉母親服完這第三劑三次藥後,沈襄錚就著燭光,翻看《杏林金導》一書。
凡是名貴聖藥,藍道都附上傳說和典故,這樣讓人對該藥有著更加深刻的認知。
他牢牢記著了蛤蚧這種奇怪的小動物。
因為它太奇特了,看了《杏林金導》一書後,在他腦海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他牢牢記住的是,蛤蚧夫妻,是全世界最忠誠的夫妻,真正的海枯石爛不變心的夫妻。
有道是泰山崩,滄海枯,始敢與君絕。
可是蛤蚧呀,即使是滄海枯泰山崩,也不會與君絕。
在《杏林金導》一書中,介紹完藥效用途用量後,還介紹了捕捉的方法。
書上這樣寫道:太守宮言如其實,夏秋季節的上午下午,可以在陰涼處的淺草叢中捕得,捉住了一隻,就不用勞神費力去捕第二隻了。
你隻須靜靜地等待片刻,它的配偶就會出現
如果你提著囚禁那隻蛤蚧的小鐵籠,不管是慢走或者快走,另外一隻會緊緊地追上來。
如果你不停歇,那隻蛤蚧還會爬到你身上來,爬到你手上來,爬到你手中提著的小鐵絲囚籠中。
死命地啃咬籠子,一直把牙齒都啃咬掉了,還要用牙齦去啃,滿口鮮血,至死方休。
籠中那一隻,也如是而死。
書中還在繼續介紹蛤蚧的特性。
在平時生活中,一對蛤蚧夫妻,假如一隻死了,另外一隻就會把它的屍體拖到石頭上。
活著的蛤蚧會曬著毒辣的日頭,陪伴著死者,不吃也不喝,一直讓太陽把它烤乾為止。
這還不算,死後的屍體也是永不分離。
有好事者作了一個這樣的實驗。
把一對配偶的屍體分彆磨研成粉,做成蠟燭。
把兩隻蠟燭放在桌子上,點燃了。
在一絲風兒也沒有的情況下,蠟燭上的火焰都會向對方互相傾斜,一直纏繞到一起。
把它們放桌子的對角線上,距離遠了,火焰成了絲線,也會纏繞到一起來。
這真是春蠶到死絲不儘,蠟炬成灰淚勿乾了。
《杏林金導》到後來還寫道:就是用蛤蚧治病,不用幾錢幾分,開方為蛤蚧一對的原因。用了一對蛤蚧,藥到病除,很難啊複發的。
沈襄錚看後,深思良久,覺得這本書寫得好極了。
他也認識到了自己深深的過錯。現在是噬臍莫及,痛悔不已。
看完了此書中的蛤蚧一節,沈襄錚心中浪潮翻滾,久久不息。
他想,他一定要想儘千方百計愛上你崬晶蘭,讓他做什麼都可以。
他也要蛤蚧一樣,為妻室去死,為妻室去活,不達目的,死不瞑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