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被盯上了(1 / 2)

第164章被盯上了

“我知道他們的手機,而且還買了一台。”

聽到張軍的詢問,徐明凱並不避諱,點點頭說道:

“他們這款璀璨S1做的確實不錯,做工精細,技術含量很高,整體設計和細節上的把控完全不像是一家兩三年才崛起的手機廠商。”

“而您說的NPU芯片我們也特意拆下來看了,還不錯,性能數據和他們宣傳的完全一致,沒有任何問題。”

“不過”

說到這裡,徐明凱忽然停頓了一下,抬頭看著張軍。

“不過相比於他們的NPU芯片,讓我們更意外的是幫助他們代工芯片的代工廠!”

“哦?”

張軍微微一愣,輕咦一聲。

“有什麼意外的?”

“是這樣的,我們原本以為尼采的38納米NPU芯片即便不是台積電、三星這樣的頂尖晶圓廠代工,也應該是格芯、聯電這樣的較為穩定的台商企業代工,但沒想到是一家在蓉城的,名為黃河存儲的芯片代工廠生產的。”

“而且,深入了解過後,我們發現這家黃河存儲確實有生產38納米芯片的工藝,但業務合作對象並不多,唯一的客戶或者說唯一的大客戶就是尼采手機。”

“我們猜測,這家名為黃河存儲的公司應該是尼采名下的子公司。”

“子公司?!”

張軍臉上頓時也出現一絲驚訝之色,問道:

“你是說,黃河存儲和尼采手機是一個集團內的企業?”

說完,還沒等徐明凱回答,他又繼續補充說道:

“如果這樣,那不就意味著尼采手機不僅有自己的設計能力,而且還有獨立生產芯片的能力?!”

徐明凱點點頭。

肯定的回答讓張軍有些意外。

這一個多月來,他一直負責華為的事情,對芯片的行業也算略知一二了。

芯片產業投入巨大,研發難度高,各個環節需要的技術人員非常多,所以現在市麵上幾乎沒有這種既做設計、又做生產製造的芯片企業。

在他印象裡,這樣的IDM模式也就隻有三星、德州儀器、英特爾這樣的頂級芯片巨頭才勉強玩的轉。

像尼采這樣的小企業居然采用IDM模式,而且看起來還搞得不錯,這著實太讓人意外了。

“不僅是IDM模式。”

“我們還發現了黃河存儲不僅僅隻有NPU芯片研發任務他們最近一兩年還招收了很多存儲芯片的研發人員,其中還有一個是在存儲芯片領域很有名氣的頂級人才鄭前。”

“他研究的主要方向正是現在存儲芯片最先進的3DNAND技術!”

“所以,我們判斷黃河存儲應該正在研發3DNADN閃存顆粒,隻是目前還沒有產品出來。”

還有存儲芯片?

一連串的消息讓張軍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

說實話,現在國內能生產38納米芯片的企業也就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黃河存儲”能生產38納米芯片就足夠驚訝了,但沒想到竟然還在研發“3DNAND”閃存顆粒!

這有這麼多錢投入嗎?!

而且,更讓他感覺好奇的是,相比這段時間因為華為事件爆火的“中芯國際”,“黃河存儲”低調的簡直難以想象。

在行業裡幾乎沒有對外客戶,甚至連圈內人不特彆留意都不知道它的名字,這樣的企業太神秘了。

一時間,這樣的神秘感讓他對“黃河存儲”的實力產生了強烈的聯想,忽然抬頭看向徐明凱,問道:

“徐總,現在咱們華為的困境是台積電不再幫我們代工芯片,我們能不能和黃河存儲”

徐明凱愣了一下,隨即搖搖頭。

“幾乎不可能。”

“雖然我們不太了解黃河存儲的具體情況,但目前他們展現出來的也就隻能生產38納米芯片,而我們的麒麟970是10納米芯片,相差還是非常大的。”

“噢。”

張軍恍然,回過神來猛地拍了拍自己的額頭。

“抱歉,我一時激動忘了製程的問題”

徐明凱尷尬的笑了一下,不知不覺中兩人陷入了短暫的沉默,好在幾秒後,張軍緩緩呼出一口氣,開口道:

“先不談這個事了,其實今天來還有一個重要的事情要和你們溝通。”

“你們的遭遇上麵領導很是重視,也意識到了芯片產業國產化的重要性。”

“所以,接下來我們會對國產芯片產業進行大量扶持”

話音落下,整場交談都異常壓抑的徐明凱眼神終於亮了一下。

他坐直身體,語氣也開心了幾分。

“那真是太好了!”

“不瞞您說,其實最近我們集團內部也開會在討論這件事,經曆了這一個多月的風浪後,我們也意識到必須要建立一個安全可靠的國產芯片產業鏈!”

“之前我們采購的重要零部件幾乎全是外資品牌,接下來我們的首要任務是更多的和國產企業合作,提高國產品牌的產品質量最終完成國產替代!”

雙方的想法幾乎想在一起了。

張軍頗為開心:

“不錯不錯,國家負責整個芯片產業的扶持,伱們則進行細化的攻堅,事半功倍!”

“對了,你們開始摸底了嗎?情況怎麼樣?”

相比於張軍的激動,說到這,徐明凱眼裡剛才閃過的亮光忽然又消失不見了。

沉默兩秒,他緩緩搖頭。

“很難。”

“簡單給您說一組數據吧,現在一台智能手機上的重要零部件大概是35個,而我們Meta10上的國產化率僅僅隻有14。”

“14?!這麼低?!”

“對!就這麼低。”

說著,徐明凱忽然深深地歎了一聲。

“其實這些零部件都還好,最麻煩的還是製程問題!”

“這一個月我們聯係了中芯國際、聯係了華虹半導體,聯係所有國產芯片頭部企業,最厲害的中芯國際現在最大的製程也就是38納米。”

“好吧,38納米我們也還能接受,我們可以慢慢提升工藝水平嘛;最棘手的是,我們摸底下來,發現國內現在各大晶圓廠裡竟然沒有一台高端的光刻機!”

“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都是90納米、65納米、40納米的光刻機組,最先進也就是幾台38納米的光刻機組!”

“這樣的機器要想生產高端10納米芯片,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聽到這裡,張軍原本不錯的心情也皺起了眉頭。

確實啊,生產工藝什麼的都還可以追趕,你特麼的連生產設備都沒有這怎麼搞?

就這時,徐明凱的聲音繼續傳來:

“而根據我們的了解,要想生產10納米的高端芯片,至少需要28納米的光刻機通過多次曝光後能勉強生產,但現在國產光刻機隻有80納米,完全遙不可及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