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林生可是金融大王。”
很快,這個決議便通過。
林正傑也是為在各股東謀求利益,畢竟現在機會難得,帶著這些子孫公司發財,他也會得到回報。
九巴的3000萬港幣,儘數買入恒生銀行股票,不出意外,今年能賺個1500萬以上。
中巴那邊也買入2000萬港幣,能賺個1000萬以上。
有了這兩筆收益,林正傑在兩家公司就會有威望。同時,林正傑親自把控投資部,相當於就是在加強權利。
九巴這邊,雷普照還是比較配合林正傑的工作,加上林正傑對巴士業務不太看重,就直接把公司交給原來的管理層。
實際上,中巴若不是被顏氏家族擠滿了管理層,林正傑都不想撤換總經理什麼的。兩家公司的土地物業,管理層也沒有資格決定,同時林正傑又用投資部,來掌控公司的財政大權;所以除了一個巴士業務,壓根沒有其它什麼權利。
4月10日,星期四。
林正傑來到彙豐銀行,約見了沈弼。
此時的林正傑,已經和香港頂級華資大亨的商界地位差不多,憑借一係列的成績,不比前世陳鬆青在1981年巔峰影響力差。
炒黃金和證券,獲得例如五億多;局部收購戰,拿下中巴公司;海派收購風格,拿下九巴公司.這些都是一筆筆亮眼的成績。
所以,林正傑此時相見沈弼,輕而易舉。
沈弼讚揚道:“林先生,最近你可是香港的風雲人物,到處都是在討論你!”
他對林正傑收購中巴、九巴,可謂讚不絕口,畢竟這兩家公司擁有專營權,且擁有豐厚的物業,相當的穩定。
林正傑謙虛的說道:“多虧彙豐銀行的幫助,讓我們順利拿下九巴公司。”
沈弼並沒有客氣,而是詢問道:“那你這次來,莫非是有什麼項目需要貸款?”
他知道,林正傑個人炒黃金還賺了2個億,所以這個年輕人真的很有實力。主動提出貸款,也是想拉攏一番。
可是,接下來林正傑的話,還是讓沈弼猝不及防。
隻見林正傑拿出一份資料,說道:“這是泰富集團持有彙豐銀行、太古地產、中巴公司、九巴公司的股權情況,總共11億港幣左右的市值。我想利用這些股權抵押,從彙豐銀行貸一筆10個億的貸款承諾。”
陳青鬆巔峰時,債務上百億。
泰富集團現在的債務,也才7億出頭。
所以,林正傑覺得自己不能保守,畢竟要快速崛起。
沈弼手都顫抖了一下,哪怕他見多識廣,也不由得被林正傑的獅子大張口嚇一跳。
好在,他很快穩定心神,簡單的看了一下資料。
“?們居然持有1.8%的彙豐銀行股票,這可是我們的大股東了。”
“隻是看好彙豐銀行的發展,和香港的經濟走勢。”
沈弼點點頭,彙豐銀行不怕人收購,第一是香港第一大上市企業,沒有誰有實力收購;第二是彙豐銀行的管理權和股權,是分開來的,有一套完整的運轉方式。
“隻不過你們11億的股票,還有我們的1.5億貸款,這樣也就是9.5億的股票。貸款10個億,實在太高了吧!”沈弼看著林正傑,說道:“而且,你們泰富集團的正常性盈利,是不高的,利息支付的問題該怎麼辦?”
這個年輕人,還真是膽大,不過他一點也不懷疑林正傑的能力。
林正傑說道:“我們泰富集團的正常盈利是非常高的,我們旗下6個發展地盤,今年盈利肯定有一兩億。而且,我們貸款的資金是去投資收租物業,也會產生租金收益。”
最終沈弼還是說道:“借款十億倒也不是問題,但如果你們的證券貶值至8億港幣以下,你們需要增加新的抵押物,否則我們會讓你們提前償還。”
就好比是配資一樣,實行賬戶監督。
林正傑爽快的答應,畢竟股票馬上就會上漲,而不會下跌。
就算增加新的抵押物,這不是馬上回拿著10億去投資嘛。
當然。
若不是林正傑如今的影響力,沈弼也不會答應這筆貸款。
林正傑現在是不嫌棄債務高,如果有到期的債務,就提前再借一筆償還‘以債換債’。
直到明年上半年,他才會逐漸考慮減債,最終平安著陸。
回到泰富集團,林正傑召集陳偉忠、李國基兩人。
“你們去打探一下,聯邦大廈、國際大廈的情況,然後給我彙報。這兩幢大廈的業主,應該是會德豐的聯營公司――聯邦地產的物業。”
聯邦地產是張玉良家族在主導,不過也是會德豐的旗下子公司。
張玉良家族本來就是會德豐的大股東,和馬登家族約定,由他們家族主導地產業務,故聯邦地產是張玉良家族做主。而馬登家族僅占會德豐百分之十幾的股權,隻有張玉良家族的一半。
不過,會德豐集團是香港唯一的A、B股公司,B股隻擁有A股的十分之一價值,但投票權卻是一樣的。
馬登家族正是靠著這樣的辦法,掌握著會德豐集團的大權。
當然,破解這種辦法也很簡單,那就是隻要持有足夠的A股,便可以召集股東大會,否定B股的效應。
陳偉忠和李國基對視一眼,忍不住唯老板的野心震驚。
陳偉忠試探性的說道:“老板,這兩幢大廈可都算大型大廈了,價值怕是一座都得六億多港幣吧!”
林正傑說道:“彙豐已經答應貸款一筆10億的資金給我們,我打算買下這兩幢大廈,當然價格合理的情況下。資金不足部分,後麵我們還可以供股集資、繼續貸款。總之,買大廈穩賺不虧,還能馬上收租。”
兩人再無疑問,隨即去開始著手調查。
主要是看大廈的具體情況,多少樓麵,年租金大概多少,空置率如何,以及聯邦地產的情況。
當然,林正傑可沒有打算長期持有,而是打算炒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