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9月初旬。
今年香港地產漲幅很不錯,已經完全超過了1981年的巔峰時期。
實際上,去年八七股災前,就已經接近1981年巔峰;但隨著八七股災來臨,香港地產下跌一波。
不過很快就重新回到上升的通道,以太古城的房價為例,如今要1500港幣每平方尺,已經超過1981年巔峰的1300港幣。
隨著香港市民有錢的越來越多,大家對於物業更鐘意大型屋?這樣的設施齊全的住宅,也更鐘意超過800尺以上的房子。
當然,小型住宅依舊有著很大的市場,隻不過各大開發商還是將大平方的住宅比例調高很大,這是經濟發展的一個體現。
上午8點,林正傑來到會德豐大廈,如果他在香港,基本上每天也會‘打卡’上班。
不過會德豐大廈可沒有‘專用電梯’,以至於林正傑每天上班也要員工們擠電梯。而還在裝修的泰富集團大廈,電梯數目很多,還有‘專用電梯’,以後管理層至少不需要擠電梯。
“林生”
職員們紛紛向林正傑打招呼,然後他們不會擠進太多人這趟電梯,所以會給老板一個很好的空間。
而會德豐大廈如今已經成為泰富集團、會德豐集團的總部大廈,這裡的不少員工都是兩家企業的職員。就算不是,而是其他企業的職員,也會自覺的讓出空間。
林正傑享受著這種特殊的待遇,自然也是謙虛的點點頭,對於電梯裡僅差不多七八成的正常客流,自然不會講出來。
電梯裡的這些職員都是香港的白領,西裝革履、製服正裝,象征著香港中環的商業節奏。
這可不是後世的推銷員和中介,香港中環的白領,他們薪水輕鬆過萬,名牌、名表穿戴在身,一身行頭不菲。因為在這裡,不是各大世界企業的員工,就是香港大企業的員工。
畢竟中環的甲級寫字樓租金,平均已經到了40~50港幣每平方尺每月,交易廣場更是達到50~60港幣每平方尺,而且還在上漲中。
一間千尺的中華甲級寫字樓,年租金就已經高達60萬港幣。這個數字,後世滬市恐怕就是2017年巔峰時的情況,那是三十年後的情況。
來到辦公室,林正傑習慣性拿起助理已經準備好的報紙看起來,至於辦公桌上的電腦,似乎是一個擺設。畢竟,互聯網時代還沒有來臨。
如今他是一家大型財團的首腦,麾下管理人材上千,員工數萬,自然不需要林正傑什麼事情親力親為。
“香港電訊上市後,市值突破70億美金,達到75.2億美金,位居香港上市企業榜首,位居世界上市企業第225名。”
看完這則新聞後,林正傑忍不住露出一絲笑容。
雖然香港電訊努力將自己包裝成一家本地公司,但實際上港府在輿論之下,已經要求顧問公司評估增加多個電訊公司的可能性報告。香港電訊的本地固話網絡的專利權,將在1995年到期,屆時必將迎來群狼環伺。
“小小的香港,以後什麼產業都會引起各大財團的爭搶,肉少狼多啊!”
不一會。
陳偉忠、唐仁堅、何方塘來到林正傑的辦公室,大家坐在會議桌上開會。
林正傑第一件事,便是說道:“拆售樂古置業的準備工作如何?”
花費9億購入的樂古置業,如今也該拆售掉了。
陳偉忠馬上說道:“已經準備好了,香港中華巴士公司斥資10.8億港幣購入中環的樂古大廈、印刷行、樂成行三座大廈香港九龍巴士公司斥資1.7億拿下北極的樂基行大廈.餘下的零散資產,並入泰富集團不管是中巴,還是九巴的董事會,都已經全票通過。”
眾人臉上露出笑容,五個月時間,九億的資產變成十二億多的資產,淨賺3億多。
而且,正好中巴和九巴手中有那麼多的現金,而且他們也需要加強收租物業。
林正傑滿意的說道:“正好,我們也趁這次機會,加強了對兩家巴士公司的持股,以後這兩家公司不需要再投資地產了,安安心心收租就行了。那麼每一年,就可以為集團帶來很不錯的分紅。”
股災後的六個月時間,中巴和九巴分彆發行新股,給母公司泰富集團;發行完畢後,泰富集團將兩家公司的持股增加至51%。
這當然已經觸及到全麵收購,但六個月的最高價格,對股民毫無有活力,所以自然也就順利過關。
而發行新股的理由也非常簡單,那就是要購入泰富集團手中的物業,這樣一來股東們又怎麼會反對呢?
畢竟兩家公司如今發展如此的好,多虧泰富集團主導了‘多元化’的發展。
陳偉忠笑道:“如今,兩家巴士公司都持有龐大的商業物業,每年收租都是不菲。隻是泰富集團中心的三成股權,還在中巴手裡,要不要找機會購回?”
以前是缺錢,現在泰富不缺錢了,應該將泰富集團大廈股權買回來。
林正傑聞言,頓時也思考起這個問題來,很快他想到了什麼,便說道:“有機會再說!對了,從下個月開始,減少購入儲備地皮的,甚至暫停。”
雖然沒有多說什麼,但三個高層心中一凜,猜測莫非又有什麼風險?
但也沒有敢多問什麼!
“好的”
此時的林正傑,知道明年將發生‘八九股災’,屆時香港股票和地產都會大跌,差不多三成的規模,差不多是1982~1984年的跌幅。當然,這個跌幅可能一年內就回暖了,而不像中英談判時期,足足兩三年時間。
一年時間回暖,絕大多數企業能堅持過去。時間一長,就會倒閉更多的公司了。
泰富集團將樂古置業分拆出售,套現12.5億的消息,在商界引起巨大的反響。而泰富、中巴、九巴的股票,則繼續被炒高,因為這是一個三贏的局麵。
“中巴、九巴被泰富集團收購之後,資產值擴大了多少倍,林正傑不愧是擁有點石成金的本領。”
“對喔,這兩家公司現在的巴士業務都已經成為次要業務,收租才是大頭。”
“難怪現在香港的巴士服務那麼好,空調車居多,班次也多,線路也多,那是不靠巴士業務賺錢了啊!”
“不賺錢是不可能的,但你說的是事實,現在巴士公司的職員,也很少鬨了,據說福利還不錯。”
好評如潮!
實際上,這些年林正傑除了為中巴、九巴增加物業外,也在巴士業務上開拓廣告收入,以前是車身賣出廣告,而泰富入主後,增加了電視廣告等收益。
而且,隨著經濟的增長,巴士價格也上調過幾次。
所以不能說兩家巴士是在做慈善,而是本來可以賺1個億,現在隻賺六七千萬,餘下的用於改善服務和車隊。
基於這種表現,大家對林氏壟斷巴士業務,也就無話可說。就是港府願意拿出來招標,怕是很多人也會興致缺一些了。
就好比是香港電訊在得知‘本地固話網絡’保不住壟斷後,直接宣布本地固話以後免費撥打,成為全球唯一的市話免費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