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媒體也紛紛引用《環球郵報》的新聞,轉載林正傑的專訪,頓時成為香港市民茶餘飯後的談資。
“我靠,香港誰不知道林正傑很會享受,私人飛機價值兩億美金,私人遊艇價值兩億美金,現在居然說自己很節儉!”
“人家又沒有否認私人飛機和遊艇,隻是人家講,如果同樣的功能,不會追求品牌!幾千萬的私人飛機,能和2億美金的私人飛機比嗎?衣服和手表自然就不同了,雖然是幾百美元,但誰會說他很窮?”
“這也不對啊!林正傑雖然不喜歡穿昂貴的衣服和手表,但是他的那些姨太太,可是名牌收集者,比如那個李佳欣,就可喜歡奢侈品了。”
“這正好說明,林正傑先生是一個性格開放的人,他不會像老牌富豪那樣死板,給家人定各種規矩。他隻需要做自己,而不是要彆人也做自己!”
“你TMD是林正傑的粉絲吧?”
“不錯,全港百萬人都是他的粉絲。”
香港人仇不仇富,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仇富的群體不算很多,隻是屬於小部份,比例屬於較少的地區。
相反,更多的人是崇拜林正傑這樣的人物,特備是林正傑還做出很多特彆的貢獻為香港。
此次收購諾蘭達企業的成功,可以說是大震香港商界的士氣。
自從林正傑取代李家成,成為香港第一人後,能在世界商業上活躍的,都是看他林正傑。至於李家成,雖然也有一些海外收購,但已經差太遠了。
當然,李家成也勉強算是世界商人,所以香港這個時代非常璀璨!
新的一年來臨。
2005年元旦過後,林正傑如往常般來到泰富集團中心七十層的辦公室。
上午,袁天凡來到他的辦公室彙報工作。
“老板,諾蘭達要想收購鷹橋剩餘的41%股權,大概需要20億美金。當然,如果諾蘭達合並鷹橋後,資產是相當的豐富,合並後的企業將是全球第九大銅廠商、第三大鋅生產商、第三大鎳業生產商、第八大鋁生產商,總資產達一百二十億美金。”
想想就已經夠厲害了,沒想到他們居然在兩個月時間不到,就完成了收購。
歸根到底,是老板選擇的時機恰當,當然價錢也開的較高。
林正傑問道:“債務也很高吧?”
袁天凡點點頭,說道:“合並後,債務將高達68億美金。”
很正常,他們買下的價格肯定是超過了淨資產值,但企業可不僅僅是看經資產值,而是要看產業的前景。
比如說,林正傑就知道今年銅會大漲,甚至在年底爆發‘國儲銅事件’事件。
在去年11月份,英國商品研究所預測,2005年全球銅供應將出現10萬多噸的過剩,國際大投資銀行也大多預測2005年銅價會下調,市場將繼續過剩。也正是這個預測,有助於幫助赫斯基能源拿下諾蘭達。
目前國際銅價大概是2500美金每噸,年底則要漲至4000美金每噸,而到了明年銅的價格將暴漲至10000美金每噸,暴漲三倍。
“2005~2006年,不管是鐵礦石、石油,還是銅、鋅等有色金屬,都將迎來暴漲。所以,讓諾蘭達大膽的去合並,去收購。”
諾蘭達原本占‘全球第三大鎳業生產商’鷹橋企業的59%股權,此次合並不過是私有化而已。
“好的,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袁天凡覺得,跟著老板做事很省力,不用花太多的精力去考察某項產業的前景與否,因為老板的眼光很少出錯。他們做手下的,隻需要把企業的經營做好,就已經成功。
待袁天凡離開後,林正傑還在思考諾蘭達的事情。
收購諾蘭達,赫斯基能源花費資金60億美金。不過林正傑卻不打算一直持有,所以希望2006年高峰時賣掉,保守估計能賣160億美金以上。
這樣一來,赫斯基能源這幾年可就賺大錢了,原本一年可以賺50~60億美金,要是再從諾蘭達上賺100億美金,相當於再2005~2007年每年的利潤可達80~90億美金。
分紅,肯定要大量分紅,畢竟會德豐和林嘉萱就持股70%。一年分紅70億美金,那會德豐就可以分43億多美金,林嘉萱也可以分5億多資金。
說起來,對於自己這個妹妹,林正傑是真是當女兒在養。
林嘉萱首先是泰富集團的董事,分管酒店業務,這兩年還從林正傑手裡接下‘香港大酒店’董事局主席一職;財富方麵也絲毫不差,她持有1%的泰富集團,價值百億港幣;又持有8%的赫斯基能源,價值200億。
也就是說,林嘉萱身家已經300億以上的身家。
至於妹夫鄭海炳,則是‘林氏家族辦公室’的行政部門負責人。
多年來,兩人甚至是林正傑的‘遺囑見證人’和‘遺囑執行者’之二。不錯,林正傑一直有立遺囑的習慣,雖然會每隔一年進行重新寫,然後放在他的禦用律師那裡,並有‘遺囑見證人’。
就怕突然出現意外,家族子女爭家產。雖然如果太早死掉,爭家產也有可能。
又過了半個月時間,林正傑邀請袁天凡、何方塘、梁博韜三人,來到自己的遊艇上聚會。
這三名大將有個特色,那就是金融領域出身的總裁,擅長企業收購和重組。
四人坐在客廳裡交談,林正傑提出一個方案:“我想將泰富係的基建業務全部重組,先將電能實業和中巴、九巴三家上市企業合並,再由‘泰富基建’和‘電能實業’合並,最終組成泰富係的基建係,你們覺得如何?”
目前,泰富集團的子孫上市公司太多了,林正傑需要一步步進行重組,當然他的時間很長,要一步步來。
何方塘說道:“中巴、九巴早已經踢出藍籌股,這些年發展一直沒有新的增長點,市值也低於資產值,確實對集團有些雞肋,還不如並入電能實業,增長電能實業的資產值,為投資歐洲基建增強實力。這三家企業合並問題不大。泰富基建這邊,投資的基建很多項目已經過去近半的管理權,市值也一直不增長,重組勢在必行!”
泰富基建,當年主要是投資內地的高速公路、發電廠、橋梁等等,早起市值一度達到300多億,目前市值反倒是隻有280多億。
隨著泰富基建停止在內地投資基建,再加上一些基建的管理權年限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這家企業的前景已經堪憂。
反倒是電能實業一直有增長點,90年代開始投資內地和東南亞、澳洲的發電廠、輸電網絡;如今,電能實業又進軍歐洲,開始投資水務、輸氣管等基建。
袁天凡也說道:“這四家上市企業,確實該進行重組,避免浪費過多的精力,把精力更多的放在投資歐洲基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