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一捋長須撇了撇嘴,對溫煮雨這個名字有些不喜。
對於寧國而今朝中的巨變他早已知道。
作為吳國大儒,太子太傅,他這次陪太子出使寧國主要有兩個目的——
第一,他很想見見寧國的那位攝政王李辰安。
李辰安的詩詞文章已有一些傳入了吳國,在他看來,李辰安所做的那些詩詞甚是了得,每一首居然都不在那本《寧詩詞集淵百篇》中的任何一首之下!
他確實當得起詩仙這個名頭!
隻是,在吳國的諜子將李辰安的生平事跡報給他了之後,他實在難以相信天下會有人出現如此之大的變化!
武,可一朝頓悟一飛衝天。
但文卻從來沒有這樣的先例!
文需要的是厚積而薄發。
他李辰安在廣陵城當了十七年的傻子,這是厚積麼?
雲書賢實在難以相信。
他和李春甫曾經見過,也曾經秉燭夜談。
對於春甫先生的學識,他自然無可挑剔,但學識這個東西卻不能如武人的內力那樣強行灌輸給另一個人!
姑且不論李辰安的真實身份是啥,就算是春甫先生手把手一直教他……裝了十七年的傻,忽然之間一飛衝天成了詩仙……春甫先生又不是神仙!
所以,雲書賢對李辰安極為好奇。
第二,他認為這場談判根本就沒有任何難度。
陪著太子殿下前來,這將是太子殿下登基之前的又一筆豐厚的政績。
他已經很老了,也已經位極人臣。
這場簡單的談判大致是不需要他出麵的。
寧國積弱已久。
攝政王李辰安又是個純粹的文人。
文人這個東西,做詩詞文章才是本份,治國嘛……他弄的那什麼憲法,簡直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所以寧國真正的治國者,當是溫煮雨這個吃貨!
這個坑貨!
想到了溫煮雨,雲書賢嘴角一抽抽,似乎想到了一些令他不太愉快的過往。
他承認溫煮雨有治國之才。
不然當年溫煮雨離開吳國東旭城的時候,皇上不會三次親自去見他。
但他並不想見到溫煮雨。
他就是來會會曾經的友人。
比如花滿庭花老大儒。
也比如那位充滿了傳奇色彩的江湖奇女子樊桃花。
可惜的是在來的途中才得知樊桃花在寧國的京都之變中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