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文治武功(1 / 2)

影視編輯器 花萌軒 7275 字 19天前

正統十五年,皇帝在這一年的恩科中直接取士一千人,而且都是十八歲到三十歲的年紀,一時之間朝野一片嘩然,很多大明重臣都認為皇帝又開始胡鬨了,而民間也搞不懂他們的皇帝要乾什麼,那些年齡超過三十歲的科考主力軍也是有些接受不了了,感覺他們是被皇帝針對了。

“於謙,現在我們三個老家夥正忙著致士的事情,內閣都是以你主事,你可要阻止皇上的任性胡來啊!”楊士奇三人顫顫巍巍的看向於謙。

“三位楊閣老,雖然皇上非常的任性,但是我們在搞不清他的目的之前,還是再觀察一下為好。”於謙卻是另有想法的說道。

“於謙,你是不是有什麼想法?”楊士奇意味深長的看向於謙。

“三位楊閣老,我們不如先去求見太後,相信太後能為我們解惑。”

“不可!”聽到於謙的提議之後,一旁默不作聲的楊榮立刻出聲阻止,“皇上去年北狩歸來之時,已經頒布了後宮不得乾政,我們往後還是儘量少和太後糾纏為好。”

“這......”

“於謙,楊榮大人說的有道理,你往後一定也要切記。”知道了於謙是想靠太後壓製皇帝,楊士奇也是不看好的搖了搖頭。

“三位楊閣老,我大明可是以孝治國,太後一向睿智豁達,皇上理應需要尊重太後才是。”於謙依舊很堅持自己的想法,很不理解三楊的阻攔。

“於謙,孫太後睿智豁達,那當年的太皇太後呢?”看到於謙如此的天真,楊榮再次失望的搖了搖頭,“我們不可能把期望寄托在不可控的因素上麵,而是要樹立一個絕對權威的規矩,那就是支持皇帝的後宮和內官不得乾政。”

“咳!三位楊閣老,我們是在說皇上瘋狂取士的事情,怎麼又扯到太後頭上了。”看到無法說服三楊,於謙有些尷尬的說道。

“於謙,乾脆我們四位一起求見皇上,看看皇上打底是何打算。”看到於謙在楊榮這裡吃癟了,一旁的楊士奇連忙打起了圓場說道。

“呃?也好!我們確實需要和陛下好好的談談,還有如何處理封王的問題,前朝也已經吵鬨的太久了。”

皇帝對著前朝重臣說了一句對封王的處理,然後就任由朝堂諸公大吵大鬨,也不對任何一方發表意見,然後隻是加速為铖王朱祁玉高規格興建王府,這讓朝野上下一片議論紛紛,任何人都搞不清皇帝的真實想法。

而等到於謙和三楊找到了皇帝麵前,然後於謙就說明了四人的來意,可是皇帝卻是微笑的看向四人解釋說道,“四位愛卿,這一千名新科進士已經安排好了,朕已經讓石彪帶著他們去了土木堡。”

“什麼?皇上讓這一千人去土木堡乾嘛?”於謙和三楊都是震驚的瞪大了眼睛。

“朕有意改革軍製,這一千名新科進士會進入軍營訓練兩年,同時學習各類軍事知識和文獻,然後會被派往大明軍隊中擔任要職。”

“啊?”

“還有,朕已經讓司理監下旨,任命樊忠進入內閣成為閣臣之一,同時內閣人數固定為七人,每一屆內閣必須有一到兩名的軍方代表。”

“什麼?”

皇帝的決定實在是太過於突然,每一個國策都是從他們文官之中分權,他們本就是大明最為頂尖的人才,很快就意識到這是皇帝防備他們了。

此時有些得意忘形的於謙,也不免有一些偃旗息鼓了,他也想阻止皇帝的旨意,可是皇帝使用的是堂堂正正的陽謀,他們就是想阻止也是無從下口。

【講真,最近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huanyuanapp.安卓蘋果均可。】

“皇上,各地封王的事情已經爭吵了很久,是時候給出一個明確答複了。”於謙這時問出了封王的事情。

“於愛卿,三位楊閣老,你們都是什麼看法?”

“皇上,我們都支持封王入京,不光能節省我大明的財政開支,還能徹底杜絕封王的叛亂,實乃為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三楊先是互相對視一眼,然後楊士奇回答說到。

“嗯,那你們內閣就擬旨好了,就作為三位楊閣老最後一條政令好了。”

“是!皇上。”

“三位楊閣老可是我大明的柱石,往後一定會青史留名,朕也有意安排三位楊閣老配享太廟。”

“老臣謝皇上恩典。”三楊激動的跪倒在地。

皇帝連忙攙扶起三位楊閣老,然後情真意切的說道,“三位楊閣老,應該是朕感謝你們,感謝你們每一次都能力挽狂瀾,拯救我大明於水火,希望後世之臣都能以三楊為偶像。”

皇帝的這個讚譽可謂是非常的高了,這可是曆朝曆代臣子們的終極理想,而現在就被他們三楊實現了,一旁的於謙也是不由得羨慕的看向三楊,他也何嘗不想獲得三楊的成功。

......

這時其木格和錢皇後同時懷孕了,本來按照皇帝一開始的想法,其木格的孩子會交給錢皇後來撫養,其木格繼續護衛在皇帝左右,可是其木格自己主動請辭了錦衣衛指揮同知,然後甘願留在深宮大院裡做皇帝的女人,最後皇帝欣然封其木格為貴妃。

土木堡之後的大明就像是一個默默舔舐傷口的巨龍,因為皇帝已經判斷出瓦剌也先的野心,所以一直按捺著躁動坐視草原即將到來的巨變,而大明的內部也開始了一係列的改革。

皇帝從恩科裡麵挑選人才前往土木堡受訓,對於大明這些寒窗苦讀隻為做官的舉子來說,他們其實反應是最為激烈的,自從正統十五年的第一次開恩科,從正統十六年開始往後的恩科應試者都是寥寥無幾。

可是皇帝仿佛早就預料到了這種情況,乾脆直接在舉子中挑選人才,然後每年按照一千名額的標準,不間斷的送往山西的土木堡。

現在的土木堡不光是皇帝的陵寢修建之地,還成為了一個奇奇怪怪的大軍營,都是從全國讀書人中挑選的舉人和進士,每日都是汗如雨下的訓練,兩年之後根本讓彆人分辯不出他們的身份,然後全部被安排進了大明的軍隊裡。

儘管皇帝從來不對朝堂的爭論發表意見,可是加速建造铖王的親王府,還是讓各地的封王們感到恐懼,他們這些封王本就是排斥這個決定的,現在看到皇帝如此的堅持,他們都是開始暗中勾連起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